最被世人低估的中国色彩先锋杜泳樵
杜泳樵的油画将法国印象派对光色的表现和苏俄画派严谨的造形,与中国画的文人风致、大写意的笔墨气韵融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特征。作品中他尤以色彩上的非凡造诣著称于世,追随者甚众,一向被认为是“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成长的重要画家”。
杜泳樵(1934-2007),四川省岳池县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以油画、水彩名世,素以表现上的杰出造诣和深厚的功力享誉画坛,并尤以色彩上的造诣著称。
功课 1993
雨声淅沥 100×130cm 2001年
忆江南 130×100cm2004年
杜泳樵与中央美院前院长靳尚谊第一批前去苏联参加马克西莫夫培训班。他的画会让人联想起俄罗斯绘画特有的情调,画家本人也曾谈到他从画家那里得到的启发。他对俄罗斯的风景画,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期风景大师列维坦的作品很感兴趣。列维坦的重要特点是他作品的诗意和抒情性,杜泳樵作品中除了图式和色调,受影响更多的是宣叙情调的方式。他笔下“静谧的沉思”的情调,总会让人想起19世纪俄罗斯的那些饱含诗意的风景画。
耕(之一) 1962
有趣的图画 1967
阳光下的女孩 1991
将平凡事物的美和自己对这种美的感受,用给画语言揭示出来,帮助和启迪人们也能感受到这种美,这是我们画家的使命。要诚恳地对待生活,诚恳地对待艺术,诚恳地对待观众。真实才能动人,所谓真实是指情感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把感受的真实变为艺术的真实,这就是我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建立起真诚博大的爱心而涤除自欺欺人的功利心,才能在浩渺大千世界里让万物点燃自己艺术灵感的火花,使艺术青春常驻。——杜泳樵
夏日 1992
山菊 1993
他整个地生活在他的超然的艺术之中。随时在体验,随时在表达。他的作品让我们体验雨景中城市的明洁,体验古镇老街的温馨,体验高原夕阳的彩虹,体验玫瑰丁香的清新……杜泳樵象诗人一般,用自己天才的画笔去吟咏他的如诗般超然洒脱的生活……
秋池 1955
白沙沱大桥 1959
而当他的画风逐渐形成之后,又面临汹涌澎湃的开放改革的大潮,在这大潮中使自己的画风逐渐完善和革新,杜泳樵在作品中将中国传统书画的笔意与西方绘画色彩、造型经验结合。用梁启超自评其文风的话来说,就是“纵笔所至不受检束”且“笔锋常带感情”。这恰是杜泳樵对中国油画的贡献,也是他与俄罗斯画家有所不同的关键。
老朝门 1996
秋月 1996
90年代以后,为了强化油画的表现性,我更强调笔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笔法的书写性,即中国书法式的书写性,并讲究笔法的气韵和节奏;第二,笔法的丰富性,将中国画中各种笔法如皴、擦、点、染、十八描等广为应用,讲究用笔的变化和笔趣自身的魁力;第三,笔法的神秘感,通过各种笔法之间的交错重叠,造成表现上神秘莫测、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如果一张画画一览无余,就容易显得乏味,大大削弱了感染力。——杜泳樵
黄宾虹的画的确堪称中国山水的顶峰,我的油画受到他极大的影响和启发。他的山水远看很整体,大气磅礴、苍劲雄健,远看什么都是,近看什么都不是,整体的具象性和局部的抽象性融为一体。他的画墨法松散,行笔放纵不羁,任意涂抹,不依物象的走势随意点染却皆成道理,可谓笔笔有玄机又笔笔无心,完全打破了中国山水强烈的程式化框架。黄宾虹这种对绘画艺术的高超建树,确买推动了我从写实主义向写意风格的跨越。——杜泳樵
山居 1996
回家 1997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文化大”的浩劫之后,许多有为青年从下放劳动的山区、农村,涌进高等艺术学府。四川美术学院中集聚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青年,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程丛林……对他们的艺术成长起重要作用的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留校的老师,如杜泳樵等。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崛起的四川乡土写实画派,在不少方面是得益于这些老师,尤其在学校,杜泳樵有色彩运用广受好评。而杜泳樵一生深居简出,身前极少宣传自己及作品,所以其目前的知名度与其艺术作品的优秀程度,在笔者看来有些不对称。
在中国油画前辈杜泳樵逝世十周年,在此予以深切悼念。
杜泳樵逝世前举办最后一次展览时写下:
我爱我的绘画,回想起来我对她是真诚的,我一辈子对她是很爱的,我把她和我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非常诚恳地对待艺术,非常诚恳地对待生活。从我年轻时候起,不管路有多坎坷,我都沿着我认定的路在走,我深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的纷争,周围的变化,我都无暇顾及,我为她洒下的汗水非常值得,在绘画中我忘记一切,非常幸福。我这个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处社会,不会为人,我只是一根筋画我两笔画,我就满足了。虽然到了晚年,成绩不是很大,但是无所谓。我教了四十年的画,培养了众多的,我为此感到欣慰。尤其是这次办展览,周春芽、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秦明、张晓刚、罗中立、叶永青、杨谦等许多优秀给了我大力支持,把我的艺术介绍给社会,使我很感动。他们是当代艺术的精英,是中国艺术的希望,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高兴。我还对一直关怀我的晚辈和朋友徐仲偶、林木等更是深怀感激,我也为他们在他们领域的卓越成就感到自豪。我没有其他的奢望,我已完成我的使命。至于后人怎样评价,怎样研究我的作品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将走完我的人生。总结起来,我一生做到了两点:一是我一辈子与人为善,从无半点恶意,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二是我把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我的事业中……
——杜泳樵
2007年5月17日于华西医大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