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之争色彩何须尘埃
在艺术界的争鸣声中,影与画的辨别之难如同尘埃般难以定落。5月16日,一场关于影像创作权的诉讼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台上拉开帷幕。这场名为“摄影家薛华克诉油画家燕娅娅涉嫌抄袭”的纠纷,经过两年的波折和曲折,最终由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但双方都选择了上诉,这使得这场争议仍旧未能尘埃落定。
2009年以来,这起案件一直是美术界、摄影界和法律界关注的话题。原告薛华克指控被告燕娅娅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他的摄影作品,而燕娅娅则坚称所有作品都是她独立创作的。在此期间,由于管辖异议等问题,该案件先后由杭州移送北京审理,经历了一系列曲折。
2011年11月,法院对其中一幅油画《奶奶》被指演绎了摄影《老人》的侵权行为作出了驳回起诉的判决,但对于另外7幅作品,则悬而未决。随后,在2012年2月14日,当地法院邀请20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以期参考专家的意见,为案件做出更合理的判决。
然而,即便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法院最终宣布五幅油画侵犯了版权,并驳回两幅。但这一结果并没有让原、被告双方感到满意,他们都决定继续上诉。这不仅凸显了“影与画之争”所面临的事实认定之难,而且也反映出艺术创作中的独创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事件,苏志甫法官表示:“事实上的分歧很大。”他解释说,被告主张自己的作品是独立创作,而原告则认为有明显借鉴。而由于艺术对象相对固定,以及双方曾是朋友,这些复杂因素使得事实认定的过程异常困难。
燕娅娅本人也发表了声明,她认为她的作品既包含她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也包括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内心描绘。她强调:“通过外在的事情来表现内心,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此外,她还提到,与塔吉克人的生活经历给予她灵感,同时这些动作为她设计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他律师张闻起则表示,对于法院拒绝销毁侵权作品以及要求赔礼道歉请求,他认为这是对摄影家工作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解决。
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种传统技艺,即临摹,它被视为学习绘画入门必修课,是提高艺术水平和锻炼观察能力的手段。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提升技术;另一方面,如果过度依赖临摹,不断创新可能会受到影响。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更倾向于鼓励独创性和创新精神,因此这个案例成为一个探讨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与个人独特性的重要话题。此时此刻,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找到一个圆满解决办法,或许不只一种答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