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新一代中国艺术收藏家崛起

  • 对象送花
  • 2024年11月07日
  • 香港《》网站9月5日刊登题为《新一代中国艺术收藏家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称,年轻的收藏家不会宣扬自己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的宝贝来炫耀财富。他们富有、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有过旅居海外的经历,这些彻底改造了中国的收藏文化。 文章称,林瀚和妻子雷晚晚过了一个收获颇丰的夏天。北京木木美术馆的两位联合创办人最近在欧洲进行了长达近一个月的艺术之旅。他们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瑞士的巴塞尔,意大利的威尼斯

港媒称新一代中国艺术收藏家崛起

香港《》网站9月5日刊登题为《新一代中国艺术收藏家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称,年轻的收藏家不会宣扬自己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的宝贝来炫耀财富。他们富有、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有过旅居海外的经历,这些彻底改造了中国的收藏文化。

文章称,林瀚和妻子雷晚晚过了一个收获颇丰的夏天。北京木木美术馆的两位联合创办人最近在欧洲进行了长达近一个月的艺术之旅。他们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瑞士的巴塞尔,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卡塞尔,不过这对年轻的收藏家想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次大采购,而是一次紧张的学习经历。

林瀚说:“我们策划这次旅行时,我们就希望聚焦于艺术。在行程中我们去看了很多小镇上举办的重要而又很有意思的展览,见到了很多艺术家和策展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调查研究之旅。我们是去做功课。我们想要体验一下那些艺术活动和美术馆,获取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有启迪作用的参考信息。我们的任务是看和学习,而不是购买艺术品。”

这个夏天,欧洲同时举办了多场重要的艺术活动:威尼斯双年展、五年一度的卡塞尔文献展,而且今年在雅典增加了一个展览场所、德国东北部十年一度的公共雕塑室展,即明斯特雕塑展。

加上一年一度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以及美术馆举办的各种展览,任何一个艺术爱好者都难以对这些活动说“不”,更别说准备走向世界的新一波由鉴赏家转变而来的中国年轻收藏家。

艺术顾问、收藏家资料库“拉里名录”的联合创办人克里斯托夫·诺埃说:“有一些二三十岁的收藏家走上了国际。他们中很多人在国外生活过,经常出国收集信息,不局限于中国和亚洲。他们的目标是全世界。”

文章称,年轻的收藏家不会宣扬自己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的宝贝来炫耀财富。他们富有、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有过旅居海外的经历,这些彻底改造了中国的收藏文化。

诺埃说:“他们对待收藏非常严肃。他们不是坐着集体旅游大巴到处参加艺术活动。年轻的收藏家们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了解艺术,寻找能体现其个性的艺术品。他们读书很多,前往画廊和美术馆,了解柏林的情况。”

林瀚和雷晚晚是诺埃所描述的年轻收藏家的最佳代表。他们都是30岁,在英国受过教育——林瀚学的是动漫设计,而雷晚晚读的是艺术史。林瀚购买的第一件艺术品是2013年在苏富比(微博)拍卖行拍下的曾梵志的绘画作品。他们提出了“fatart(胖子艺术)”的概念来发展他们的个人收藏,以自己的东方文化之根为荣,对国际现代艺术满怀热情。

雷晚晚说:“我们希望强调艺术永存。因此在我们的收藏中,从各个时期的石雕到十五、十六世纪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艺术都有。我们不是要搞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馆,而是向人们展示人类文明瑰宝的共同点。”

这对夫妻收藏有特雷西·埃明以及更年轻的艺术家查尔斯·哈伦等人的作品。林瀚说:“有一件作品对我特别重要,那就是卡迪尔·阿提亚的《睁开你的眼睛》。”阿提亚是有阿尔及利亚人血缘的法国艺术家,《睁开你的眼睛》是一个将一战伤兵的影像与修复后的东西并置的幻灯片。“这个作品在很多方面给了我启迪,开阔了我的视野,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文章称,他们的艺术收藏观念是这次欧洲之行的基础,围绕6月中旬瑞士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而展开。林瀚和雷晚晚参加了过去四年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览会,但是这是他们头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和明斯特雕塑展。他们欣赏了威尼斯的大展,来自全世界的120位艺术家参展。不过有160多位艺术家参展的卡塞尔第十四届文献展的重头戏涉及,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林瀚说:“这跟我们的期待不符,似乎更像一个讨论的艺术平台。”

文章称,林瀚和雷晚晚不是唯一进行这种欧洲艺术之行的中国收藏家。深圳40岁的杨锋也有类似的行程。他用两周的时间参观了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明斯特雕塑展和巴塞尔艺术展。与林瀚和雷晚晚一样,2015年杨锋创办了自己的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在深圳经营着“有空间”和“额外空间”。这些非牟利艺术空间定期举办展览,不仅展出自己的个人藏品,而且展出其他艺术专业人士管理的藏品。

曾在香港和内地学习和工作过的杨锋说:“这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收藏、展览,也是支持艺术的正确方式。我为什么做这方面的研究?从根本上说,这是出于对艺术的真正热爱,也跟我的跨文化经历有关。”

文章称,近年来,由于在拍卖行上竞拍得手受到大肆宣传,中国收藏家引人关注。据最近巴塞尔艺术展发布的《艺术市场报告》,中国是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市场,占总销售额的20%。

香港的威廉·赵(音)搞艺术品收藏已经多年了。他10多年前开始参加瑞士的巴塞尔艺术展,亲眼目睹了近年来中国收藏家的崛起。他回忆说:“当年亚洲面孔寥寥无几。不过大约5年前,中国收藏家们开始参观巴塞尔艺术展。现在这成为了一个非常时尚的事情。”

赵说,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已经崛起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因此人们雄心勃勃要向世界证明他们甚至在艺术世界也进步很快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在年轻的收藏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拉里名录”的创办人诺埃说:“他们不仅对热门艺术家感兴趣。他们也在观察崭露头角和职业如日中天的艺术家们。有一次北京的一位年轻收藏家向他了解柏林柯尼希画廊代理的艺术家阿利西娅·克瓦德,他感到很意外。诺埃说:“他们不只听取顾问和艺术专家的意见,也参考收藏家同行的看法。这是一个小社会。”

文章称,中国年轻收藏家的崛起使欧洲画廊受益。伦敦和纽约的迈克尔·维尔纳画廊在今年6月份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将美国画家阿龙·柯里的作品卖给了这个群体——有的年仅25岁。柏林的温特鲁普画廊也在巴塞尔艺术展上为格雷戈尔·希尔德布兰特和佩莱斯·恩派尔的作品找到了年轻的中国买家。温特鲁普画廊的创办人扬·温特鲁普说:“在做出决定前,他们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对于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们,他们愿意承担风险。”

杨锋说,他想向人们证明艺术收藏家并不是投机商人。他说,他用来学习、研究和展出艺术的时间和热情远远超过金钱的投入。

他说,艺术收藏家们不仅负责保管好他们购买的作品,而且还要向公众展出那些艺术作品。

“批评收藏家的人只看到艺术市场和拍卖会,没有看到整个的收藏行为。热爱艺术是全方位的:去博物馆、画廊,还要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购买艺术品仅占收藏的一小部分。”(编译/刘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