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艺术先驱的第三天堂
2023年,时值贫穷艺术巨匠皮斯特莱托诞辰90周年之际,常青画廊开启为期一年的全新跨全球艺术项目,活动范围辐射常青画廊坐落全球的八大空间。该项目旨在详实呈现出艺术家从始至今在艺术领域做出的诸多尝试,展览带领我们穿梭于不同时代,回顾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讲述大师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以及他同画廊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2023年常青画廊在全球八大空间陆续推出了艺术家个展,包括:圣吉米那诺(5月27日)、古巴(5月27日)、穆琳(6月3日)、罗马(6月22日)、巴黎(6月23日)、北京(11月15日)、迪拜(11月18日)、圣保罗(11月29日)。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图片版权: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33年生于意大利比耶拉,是贫穷艺术运动的先驱人物,被广泛认为是他所处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皮斯特莱托一直寻求通过雕塑装置、实验表演以及他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镜画”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他艺术实践的基础。“镜画”的创作始于1962年,代表了艺术家对概念主义和具象主义的双重兴趣。通过镜子,以及材料的反光属性,观众亦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幅镜画都在弥合过去与现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形而上空间。
「镜画」(I Quadri Specchianti)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空间,摄影: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皮斯特莱托以自身的艺术发现和实践为出发点,辐射向社会各领域。作为艺术家,他是敏感的,有创造力的,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他对所提出的“第三天堂”的推演和论证。
2003年皮斯特莱托写下了“第三天堂”(Il Terzo Paradiso)的宣言,并在沙子上画出它的标志性符号——对“无限”的数学符号(∞)的重新配置。皮斯特莱托认为,∞中的两个圆圈象征着自然和人工这两个相对的极点,他将其分别定义为第一天堂和第二天堂。这两个天堂在人类的进化中,代表的是两种互为冲突的极端。皮斯特莱托在这两个极点间插入了一个中心圆,期望创造一个新的天堂,一个可以同时包含自然与人工这两极的天堂。这个天堂否定了自然与人工在当今社会人类进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破坏性冲突。
皮斯特莱托手绘的“第三天堂”符号
图源网络
虽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表征,但第三天堂所孕育的新的可能性,也许将能够帮助或者是避免人类走向脱缰科技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世界。在皮斯特莱托提出最新创作阶段“第三天堂”的2003年,互联网时代刚刚来临,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方兴未艾,彼时,皮斯特莱托似乎已经看到了自然与人工即将出现的冲突。这种对事物发展规律如“先知”一般的精准把握,与皮斯特莱托一直以来对“本质”的洞察不无关系。在我们对皮斯特莱托的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本质”,无论是贫穷艺术,还是对这个社会的观察,皮斯特莱托都在寻找和触及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这也让他的作品高度哲学化,甚至是具有宗教化的深度。
「符号·艺术」(Segno Arte)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巴黎空间,摄影: 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2023年11月16日,北京常青画廊第三次举办皮斯特莱托个展,此次个展名为“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以艺术家的同名“镜画”《二维码“说” - 自画像》为楔,以他2022年12月发布的专著《创造的公式》为范,邀请观众深入探访大师苦心孤诣的艺术精研之路。除此之外,艺术家还在画廊其他空间展出10余件不同时期的作品,从1975年对摄影的初探到今年最新制作的镜子装置,帮助观众更好理解二维码中所述内容,引导观众亲身体验大师深邃的艺术哲思。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摄影:董林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值此展览,99艺术对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进行了专访,从“镜画”到“贫穷艺术”再到“第三天堂”,听这位艺术巨匠讲述他的创作与所思。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图片版权: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QA
Q = 99 艺术网
A =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Q
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镜面并将其作为作品的媒材?是如何将镜子的特性与创作思路、创作主题展开联结的?
A: “镜画”的创作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在对自我身份的研究中,为了知道“我是谁”,便通过“镜画”找寻我自己的个人身份。
开始的时候,我是以创作自画像的方式将我的形象展现在自己面前。通过一系列实验,慢慢地将画布变成了镜面。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摄影:董林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镜子可以无一例外地反射出存在的一切,因此,这幅镜面便可以代表存在的一切。 空间、时间、每个人的存在以及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被我的“镜画”直接反映出来。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是固定和绝对的,但我通过一张照片,定格了镜子中本来应该逝去的时刻,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个时刻的记忆在未来的所有时刻中都会持续存在。
“镜画”是作为一个现象学作品诞生的,也就是说,它不再完全是我创作的,而是我发现的一个现象。我无法通过我个人的认知来解读一幅“镜画”,因为作为个体,我是无知的,但“镜画”可以给我关于一切存在的认知。
「镜画」(I Quadri Specchianti)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空间,摄影: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Q
为什么会在创作中试图留存过去的记忆或者是本该随着时间消逝的某个瞬间?
A: 我只是用照片定格了一个瞬间,这就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把它固定下来,就像电影的剧照。
在这幅静止的画面中,记忆在未来的每一刻都将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没有记忆,那么我们既不知道我们是谁,也不知道我们在哪里,更不知道我们想要成为什么。 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才知道人类今天为什么会在这里,会是这个样子。这是镜子这个物质所带给我的思考。
我们创造了包含从到经济,从宗教到教育再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艺术。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通过艺术不断发挥作用和发酵,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元素也都处于不断的演变中。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摄影:董林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Q
关于身体和空间、内与外、历史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是您创作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吗?在某种程度上,镜子是否可以被看作连接不同空间的通道?
A: 我们看到的“镜画”是虚拟性的,一切物理和有形的东西都被反映在镜面中。事实上进入“镜画”的,是萦绕在其周围的一切,也就是我们身后的一切。
所有有形的现实都会不断地转化为虚拟现实,所以今天人类在发展具有虚拟思维的科学技术。 作为人类,我们都处于物质性和虚拟性的中间,也就是说,我们是“镜画”的中心。 我们的大脑也是同样,既是物理意义的实体,同时也是虚拟的。人工智能是人类自己的镜像,通过科技手段加以实现。
“镜画”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通道。我们通过眼睛看到外部存在的一切,但是是在大脑中的物理存在和虚拟存在之间不断结合后所“再现”的一切。动物只有物理部分没有虚拟部分,而我们开发了虚拟部分,因此人类的大脑可以与一切宇宙物质相联系。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展览现场,2023,北京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Q
您最重要的作品系列是“第三天堂”,作为您创作生涯最新阶段的标志,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哪里?
A: “第三天堂”概念的诞生源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自我认知的需求。
第一个天堂是我们在思想发展之前的 自然天堂 。当我们完全融入大自然,也即人类还在以狩猎和采集大自然的产品为生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个天堂。直到某一时刻,文化层面的思想出现了,这是由人类印在洞窟墙壁表面的手印决定的。
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西北方平图拉斯河附近的“手洞”
根据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信息,这些洞窟中最早的壁画创作于13000年前,最晚的也创作于9500年前。
手印是洞窟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形象。手印的出现比模仿造型要早,而且一直存在。手印的出现可能是人对野兽留在泥地上的爪的巫术活动中一种控制力量的表现。
图源网络
「第三天堂」(Terzo Paradiso) 展览现场,2023,圣保罗文化艺术研究院, 与常青画廊合作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人类的第一件艺术作品是洞穴壁上留下的手印。这只手是虚拟的手,它不是人实际拥有的、物理意义上的手。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有两只手:一只真实的,是他自己的;另一只不是真实,但也是实际存在着的,也是自己的,但这只手不是描绘出来的,也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一只能代表宇宙万物的手,一只可以将任何实体的东西转化为虚拟的手。于是,在虚拟的手和真实的手之间,未知的大门被打开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具有虚拟转化能力的一只手超越了生物意义上的一只手。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第三天堂》(Terzo Paradiso) 装置及表演现场,2013 ©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大自然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通过科学的探索,未知的东西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真切。宗教从一开始就试图了解这个无限的空间中可能存在着什么,它存在于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力量之中,因此,未知之门被打开了。
“天堂”(paradiso)一词来自古波斯语的“piridaeza”,意思是“受保护的花园”。“受保护的花园”指的是在沙漠地区修建石墙,阻止干燥的沙漠风沙进入绿洲内部。因此,夜间的湿度使得自然生物在本来无法生长的地方生根发芽。它让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二天堂”的诞生。
当人类依靠狩猎和收获谷物生存时,这个伊甸园就是我定义的“第一天堂”,在这里人类仅靠直接获取自然产物而生活;“第二天堂”就是我们创造的人造天堂。它一直在发展、延续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现代性中,我们从人造天堂里获得了非凡的利益。
「热爱多样化」(Amar las diferencias)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哈瓦那空间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60年的身份和改变」(60 Ans dIdentités et dAltérités)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穆琳空间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毁掉我们创造的赖以生存的天堂。如今人工世界已经难以生存,也难以拯救大自然,因此我们需要“第三天堂”——由自然(第一天堂)与人工(第二天堂)共同创造出的“第三天堂”。
“第三天堂”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能够以一种平衡和谐的方式生活在一起。除了“第三天堂”的三元动态符号,我做了另一个象征符号,就是放置在米兰中央火车站前的 “复原的苹果” 。苹果本身代表了“第一天堂”,因为有苹果这个生物出现的时候人工世界还不存在;被咬的苹果是非常重要的象征,它代表了纯粹的人工,孕育了人造世界,是“第二天堂”。而“苹果”上有一个被缝合的伤口,这代表人工与自然的重新缝合,是一种符号的象征。
放置在米兰中央火车站前的“复原的苹果”
图源网络,侵删
咬苹果的瞬间代表了这种自然的完整性被人工智能破坏的时刻。在我看来,被咬过的苹果成了物品的象征、科技的象征、电脑的象征。
我把被咬掉的苹果部分重新缝回自然的苹果上,寓意人工与自然重新修补后才能组合出新的苹果,但它已不再是昔日的苹果了。
放置在米兰中央火车站前的“复原的苹果”
图源:artribune
Q
“第三天堂”的理念和镜面的阴阳,以及对立、轮回等似乎与东方哲学有关联,对此您怎么看?
A: 在代表阴阳的太极图中,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两种元素相互参照。阴阳代表两个极端,强调的是事物普遍存在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但这两极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存在于一个整体中。当这两极相交、相遇、共生发生时,它们之间会出现新的空间,产生新的关系。
在符号“∞”中间那个代表着无限的交叉点被打开时,在原本的两个圆圈之间便产生了第三个圆圈。这个新生的圆圈存在于代表对立的两个圆圈的中间,是对立元素缓慢结合的地方。在那里,逐渐生成了此前并不存在的第三种元素。这一结果就是创造,创造发生在第三个圆圈,它让两个不同的极端产生了联系。在《创造的公式》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第三天堂”。阴阳太极与“第三天堂”有相类似之处。
我认为0是不存在的,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数字,正是通过0的二等分,数字才诞生了,1和1都是0分离出来的,单独的1本身并不存在,1和1又永远不会静止,它们一直在动、总是相遇。一切事物之中都存在二元论,0的二等分并不产生1,而是变成了1和1。1和1在一起生成了2,移动的2生成了3,即第三个元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1和1的结合,这第三个元素就不存在。因此这就是创造。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第三天堂》(Terzo Paradiso), 2019,,聚苯乙烯、布料,125 × 250 × 20 厘米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摄影: Andrea Rossetti
这个公式当中有一种差异之间持续联结的概念。三元公式总是将两个不同的元素放在两个相对的圆圈中,中间的那个圆圈本来应该是空的,但它从来都不是空的,因为它总是将两个相对圆圈内的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因此,这个公式看起来可能像是一个整体性的公式,因为它包含了宇宙中的一切,没有把任何东西排除在外。但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正是通过不断连接相对的或相异的元素,并创造一个之前不存在的第三元素。这个第三元素会继续与其他组合所产生的第三元素相结合,以创造更复杂的组合。所以这个关于整体的想法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绝对的公式,因为它包括一切。但“绝对”并不存在。因为正是这个公式表明,总有不同的元素会相互组合,也就是说 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一种无休止的、普遍的扩展组合,使万物能够诞生、成长、繁衍、和扩展。 所以这是一种差异相互结合的复杂性。因此,由于不断变化的搭配组合,由于始终活跃的元素关系,我们可以说,这个公式是绝对的。但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稳定、包含一切的单一元素。
「审判时间」(Judgement Time)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迪拜空间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Q
您会建议观众从哪种角度观看和体验您的作品?您最希望他们能感受到什么?
A: 观者发现自己面前的展览可能曾经是传统的抽象艺术。这里有20幅画作,每一幅都是抽象画。但我认为,这些画是抽象画,但同时又不是抽象画,因为它们有着很强的潜在意义。通过我们开发的技术,可以读懂这幅抽象画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
20个视频报道了我在意大利与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重要人士展开的一系列会议情况,从宗教到,从科学到教育,再到经济,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都包含在我所写的《创造的公式》一书中。我的书和书中的内容被不断被引用,被推介给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从而让大家对这本书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对我而言,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变革的基本书籍。
「色与光」(Color and Light)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罗马空间,摄影: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Q
作为贫穷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当时是什么契机让您加入到“贫穷艺术”运动中?
A: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用艺术去发现、去了解,这就是贫穷艺术。 它不是因为我们没钱生活而产生的匮乏感,它的本质不是“贫穷”,而是激进意义上的“贫穷”。 我感兴趣的是如何以一种非常原始、非常本质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而不是继续将生命浪费在这种不断购买商品的竞赛中。
我想了解何为本质。当我脑海中浮出一个想法时,我必须知道这个想法是可能的、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然后我会把它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即使这个想法微不足道,但它却很重要。这时我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一种可能性。而当这种可能性实现了,它就变成了现实性。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摄影:董洁旭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然而, 这种可能性在当今已经被耗尽。 在创造事物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诞生于一种可能性。我认为“可能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事物的本质,当我们已经达到消费主义的极限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转向本质,因此,消费主义转向了贫穷艺术。
有人问我“贫穷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贫穷艺术”是激进的,就像在地球上把种子埋入泥土里,种子破土而出,树从土壤里长出来一样。因此,“贫穷艺术”就是一种绝对的自然能力的发展和自我生产,这就是本质,是一种激进的本质。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 展览现场,2023,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摄影:董林 ©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贫穷艺术”这个词并不是我发明的。它的出现是源于一些活动,比如以身体为基础的文化活动。他们谈论的是贫乏的行动,是用人的身体完成的行动,让肌肉与大脑相对应,而不带有传统美学的色彩,所以他们称之为贫乏的戏剧、贫乏的舞蹈。所以在那时期,杰尔玛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使用了“贫穷”这个词,表明看似简单的艺术品创作或者观看艺术品之类的行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所有人类经验的本质性问题。
「二维码‘说’」(QR Code Possession)展览现场,2023,北京常青画廊,摄影:董洁旭 ©艺术家和常青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