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佳话传千秋 一部长卷谱新章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局部)
1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苏州林屋山甪头司巡检(相当于镇长)暴方子(名式昭),因敢于替百姓说话,又不愿走上层路线,尽管为政勤廉,政绩卓著,却被撤去巡检这个从九品的职务。大雪天,搬家无钱,做饭无米。百姓们听闻,自发送米、送柴、送盘缠。一时间,肩挑手提,车拉船载,络绎不绝。一月之内,送米、送物者达八十余村,七八千户。收米一百多石,更有烧柴、蔬果、鸡鸭鱼等不可计数。
暴方子和林屋山民送米一事惊动了一位自号林屋山人的诗人、画家。他叫秦敏树,字散之。他在浙江官署以林屋山民送米为素材画长卷一幅,并配古风一首二十句。接着又广泛征集同好应和之作。并向暴方子索得收米账单《柴米簿》,把山民之村落、姓名及送米数量录在卷中。
最早响应秦敏树的是俞樾。他以小篆题端《林屋山民送米图》,并附记曰:“暴方子,廉吏也。罢官后,洞庭西山之民知其乏食,穷乡僻壤,里夫村妇负米提柴,馈遗不绝,西山诗人秦散之为作长卷纪之,余为题端。”他还题长诗一首,诗中描述了山民送米的动人场面。俞樾与暴方子的爷爷暴大儒为同科进士,为暴方子抱不平,肯定有来自“世交”的因素,而更多的还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俞樾“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具有非同寻常的感召力,于是又有汉军旗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叔问),道光庚戌进士、满人祥龄,秦散之外孙、晚清名报人沈敬学等名家,紧随其后。之后还有多人跟进,如洞石老人沈铿、同治进士吴大澂、书画大家吴昌硕等。
其中,吴昌硕和吴大澂的题诗还见证了暴方子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被撤职四年后的暴方子自告奋勇,从军参战,于军中结识了两位日后成为书法界顶尖级人物的吴姓书家。一位是同暴方子一样,自请从军参战的吴昌硕。暴吴二位军中同僚、战友,声气相投,暴方子向吴昌硕展示了自己携带的《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并求吴昌硕题诗纪念,吴慨然应允。
另一位是奏请朝廷恩准“带勇北上”,与日军作战的湘军统帅吴大澂。暴方子与吴大澂偶然谈及往日被撤职及山民送米往事,大澂深为感动,遂赋一五律诗题赠。暴方子亦不负吴大澂厚爱,“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俞樾语)。吴大澂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可惜的是,不久,暴方子却积劳成疾,死于军中。用他的生命报答了吴大澂的知遇之恩。
2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中的书画作品,分别来自两个时期。一为清末光绪辛卯至宣统己酉;二为三十七年(1948年)前后,多为暴方子之孙暴春霆在北平、河南请人题写。暴春霆请题者分别是俞陛云(此前于辛卯秋、甲午春曾题二诗)、俞平伯(俞樾曾孙、俞陛云子)、段凌辰、于海晏、朱光潜、游国恩、马衡、朱自清、沈从文、张东荪、徐炳昶、陈恒、浦、冯友兰、黎锦熙、徐悲鸿、李石曾、张大千,以及章士钊、柳亚子、邵力子、叶圣陶等文化名人。特别是胡适,除撰书《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序言外,还两次题写书名;徐悲鸿补画《雪篷载米图》,并题写了书名。
3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十分精美。长卷之美,美在图画。卷有图画三幅。分别为秦敏树之《林屋山民送米图》、郑文焯之《雪篷载米图》、徐悲鸿之《雪篷载米图》。徐画为一横披。画面上水天苍茫,一棵无叶老树的枝丫伸向水面上方,树下水中一条小篷船靠在岸边。船与岸阶上架着一块木板,三个形态各异的男子扛着粮包,沿木板往船上走。船中老者正在摆放舱中的粮袋。树上、岸上、木板上、船边、船篷,尽呈白色,是厚厚的积雪。观之,有不寒而栗之感。“雪”篷的效果表现得非常充分。用笔可谓恰到好处。正如他自己所言:“画《雪篷载米图》必须画雪景,而我国自古以来的画家都不长于画雪。”前二图,或作者没有想到或想到了没有做到,而只有这最后一幅,作者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徐悲鸿不愧是一代大师,其《雪篷载米图》可谓绝品。
长卷之美,美在诗文。卷中诗文多出于大家名流之手。作者中有进士近十名,名校教授、校长近二十名。每一首诗、每一篇题记都是那么精美、耐人寻味。邓邦述,字孝先,两广总督邓廷桢之孙,光绪戊戌进士,以诗词书法名于时。邓氏为题一首52句之七言长诗。“霜林撑兀西山西,冰壶濯雪尘寰低。柴门嚣起馈岁急,土铛今始调姜齑”。寥寥四句,方子一家寒冬断炊和突遇接济的气氛跃上纸上。朱自清先生以新诗著称,其题诗为:“暴方子先生,这一个最小的官,傻心眼,偏好事好出主意。丢了官没钱搬家更没米做饭,老百姓上万家人给担柴送米。上司训斥,说老百姓受他讹诈,他却说傻心眼的人有傻报。这幅图这卷诗只说了一句:傻心眼的老百姓才真公道。”朱先生此诗一语中的,轻轻松为之,点明整幅长卷的主题。历史,正在由这些傻心眼的人推动,包括朱先生自己,“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长卷之美,美在书法。晚清至,书法出现了一个高峰。而《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中的许多作者都是清朝与书法史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俞樾,进士出身,书底深厚。失官后四十余年潜心学问,在书法上颇下功夫。此时,他已71岁,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他书善多体。题端字体为铁线篆,字形稍长笔划匀称,气质高古。吴昌硕的题诗是吴氏早期书法。笔法上尚无晚期上紧下松、左低右高的态势。署名“吴俊卿”,而不是后来的“吴昌硕”。此作品对于研究吴氏书法演变应有价值。卷中书法皆为感佩暴方子懿行与山民情义而作,因而绝无敷衍之态。
4
吴大澂诗中曰:“官若能造福,民岂不知恩?”暴方子的勤廉感动了林屋山民,林屋山民也感动了暴方子。他们共同的行动感动了大江南北,一直感动了一百多年。
在苏州,人们在当年民众“环跪通衢,泣不放行的地方(《滑县志暴式昭传》)”建起了暴方子纪念馆。暴方子离开林屋山时,把山民们馈送的粮米百石,全部捐出救助穷人,船上却只载着数十卷图书和一束质券。为防风大船轻造成翻覆,舱中放置三块太湖石。这三块压舱石如今有两块被有心人收藏后捐献给纪念馆,成了镇馆之宝。河南省濮阳市、滑县、暴庄分别建立了暴方子纪念馆,成为当地的廉政教育基地。暴方子的同族后人暴玉芳又于近期组织了纪念暴方子的诗文书法题写活动,收到书作百余幅,其中不乏沈鹏、张海、孙晓云等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由李学庭编创、河南豫剧院演出的豫剧《九品巡检暴式昭》唱响了大江南北。
愿林屋山民送米这段百年佳话流传千秋,愿这一长卷不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