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瑟弗格亚洲首场回顾展开幕集合40年间弗格最出彩画作

  • 对象送花
  • 2024年11月22日
  • “冈瑟·弗格:路与径”开幕式,嘉宾合影,摄影:shaunley 冈瑟·弗格在亚洲的首场大规模回顾展“路与径”将于明天(8月26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今天,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冈瑟·弗格亲属,曾任冈瑟·弗格20多年助手

冈瑟弗格亚洲首场回顾展开幕集合40年间弗格最出彩画作

“冈瑟·弗格:路与径”开幕式,嘉宾合影,摄影:shaunley

冈瑟·弗格在亚洲的首场大规模回顾展“路与径”将于明天(8月26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今天,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冈瑟·弗格亲属,曾任冈瑟·弗格20多年助手、现负责弗格艺术资产运营的迈克尔·内夫等人出席。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介绍,抽象艺术是她非常钟爱的绘画体系,而弗格是其中最为独特的艺术家之一。“观看他的作品时,画面蕴含的观念、情感、诗意和辽阔,引领着我们的思绪走向更加开阔的空间和语境之中。尤其当弗格从单色系列绘画转向加入色彩,通过用线条和色块营造的形式,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作品强烈的情绪和能量。”

1994年11月,冈瑟·弗格在其工作室,力洛克,瑞士 © 迈克尔·内夫,法兰克福,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以及豪瑟沃斯画廊提供

冈瑟·弗格作为战后最重要的德国艺术家之一,其创作实践涉及到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摄影等,其中绘画是他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次展览呈现弗格76件绘画作品,包括其艺术生涯中的标志性系列如“网格绘画”“棋盘格绘画”“窗画”“点画”“缩影绘画”“灰色绘画”等,以及一些鲜有展出的清漆画作,一览弗格的艺术表现广度。

迈克尔·内夫在开幕式上介绍,自己从1992年起开始担任冈瑟·弗格助手,20余年间一起共事、工作、生活,在全球多个美术馆进行作品的展示,这次来中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合了过去40年间弗格最为出彩的一些画作,包括弗格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从最早的70年代,到他艺术生涯晚期比如像2010年的创作。”

迈克尔·内夫称,举办这次回顾展是想向中国观众展示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 90年代德国抽象主义作品,“弗格非常具有盛名的是其抽象画作、概念性的画作,我也希望中国观众能够了解弗格,了解他是战后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抽象艺术家之一。”

迈克尔·内夫导览讲解本次展览,摄影:shaunley

“网格绘画”系列,开启展览

展览以弗格最大尺幅的两件作品启幕:这两幅三联画均创作于2005年,是其标志性“网格绘画”系列中的代表作。这些状如巨色墙面的、非具象的作品水平展开,让人联想到风景。在巨幅作品《无题》(2005)中,灰色的底漆从宽阔、浑浊的条纹中显露出来,与明亮的绿色、粉色以及杏色大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将深处的空间打开。虽然画面中散落的碎片并不构成一个整体,但每个部分都有其对应。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左右两件为冈瑟·弗格创作于2005年的作品《无题》,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无题》局部,2005,布面丙烯,280 x 120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Wolfgang Günzel

弗格的“网格绘画”首次出现于1990年代中期,彼时艺术家正重新审视其绘画实践,并逐渐将之发展成为自己标志性的视觉语言。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告别了先前主要使用的色域、单色绘画形式,转而采用更富表现力的、强调绘画手势的笔触。网格绘画的创作介于计算与直觉之间,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生动的相互作用,弗格巧妙地平衡了理性结构与表现性手势之间的关系。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不对称棋盘格”绘画

上世纪90年代的重要新发展

1993至1998年间,弗格创作了一系列以黑、白、灰、红四种颜色的不对称棋盘格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最早的网格绘画同时问世,却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表现主义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专著所使用的防尘套,画作中交叠错落的色块充满了随意性和不规则性。

这一系列创作展示了弗格对现代主义艺术原则的一种画家式的回应,其中数件作品都曾在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因此这一系列创作也迅速被视作是弗格艺术实践中重要的新发展。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冈瑟·弗格,《无题》,1993,丙烯、棉帆布,195 x 16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冈瑟·弗格,《无题》,1998,丙烯、棉帆布,250 x 42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漆画”,极少展出的系列

此次展览也将呈现弗格此前鲜有展出的“漆画”系列作品。这些具有几何性构图的作品创作于1993年,由带彩半透明清漆以不规则的流动笔触绘制而成,进一步拓展了艺术家对物质性的长期探索。这些作品根植于弗格在1980年代中期展开的绘画实验,而在此之前,他曾有数年时间一直潜心于摄影创作。弗格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使用了非常规的画布与材料——例如织物、铅、模压铜板、铝板、风干清漆,并借此模糊了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界限。

在弗格一系列使用半透明聚酯纤维创作的作品中,颜料被涂抹在尚未凝固的漆面上。这些薄涂的颜色具有独特的色调,能够展现出各自原本的光泽。同时,这些轻盈飘逸的颜料条纹浮在作品的表面,与重涂部分的浓郁色块并置,使画作看上去如同非物质性的光,超越了其自身的物质束缚。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冈瑟·弗格,《无题》,1993,风干清漆、聚酯纤维,200 x 18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窗户绘画”,由图像转向内省

展览第四个部分,观众将会进入一间没有窗户、但四周环绕着一系列“窗户绘画”的展厅。自1985年起,窗户就成为了弗格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艺术家通过描绘昏暗且不透明的窗格,着重表现了窗户的几何特质,例如作品《无题》(2002)。这样的窗户会让人期待某种风景,但在弗格的作品中,人们的目光却无法穿过这些窗格。相反,观众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图像本身的绘画性之上,并在自我反思中转向内省。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冈瑟·弗格,《无题》,2002,布面丙烯,195 x 165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直至2000年代初,砖墙、扶手、窗帘等与建筑相关的图式仍然是艺术家创作中的一部分。在《无题》(2002)中,灰色的哑光色块被紫色的接缝连接在一起,乍看之下像是某种抽象画,但若与另一件《无题》(2002)并列观看,便可发现它们其实是一堵密实的墙面。在后一件作品中,深红色的砖块伸向漆黑的夜空,而夜空的幽暗也悄然渗入砖石之间,仅剩底部的几道赭色未受影响。

冈瑟·弗格,《无题》,2002,布面丙烯,235 x 195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冈瑟·弗格,《无题》,2002,布面丙烯,235 x 195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色块绘画”,重塑抽象现代主义

进入展览的第五个部分,观众将发现——包括其外观、知觉与感受——一直潜移默化地出现在弗格的绘画之中,而艺术家也借此重塑了抽象现代主义。在《无题》(1994)中,弗格提取了爱德华·蒙克作品《马拉之死》(1907)中立姿女人与横死男人的形象。但不同于蒙克的横向构图,弗格将这些元素置入了一个纵向的构图,并将身体转化为肉色的模糊形状,使之成为为某种记忆的幻影。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冈瑟·弗格,《无题》,1994,丙烯、棉帆布,220 x 15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展览还包括弗格在暂别绘画两年后、于19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三件“色块绘画”。这些在铅板、木板、画布上用丙烯颜料绘制而成的单色绘画与艺术史展开了复杂的对话——一方面,这些作品的色彩与构图会让人想起巴内特·纽曼或马克·罗斯科等艺术家对绘画形而上学的期望和对色彩的实验;另一方面,作品急促的绘画手势与粗粝的外观,又挑战并破坏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性与崇高感。

在三件《无题》(1989)作品中,连续性与个性化不断彼此碰撞、相互影响。弗格将这些作品一分为二,在不同的色域之间形成某种关系,并在中心线上达致顶点,呈现出相互融合、扶持或碰撞的态势。

左、中、右:冈瑟·弗格,《无题》,1989,布面丙烯,200 x 7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缩影绘画”,先有大画后有小稿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弗格创作于2003年至2007年间的多件“缩影绘画”,被专门安排在一间红色展厅内。

这一系列作品可被视作是艺术家原有大幅绘画的某种“缩影”。而当时,弗格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方法,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因此自我反思也就成了这个系列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将其原有的大幅画作转译为小幅木板作品,弗格改变了传统上要以小幅草稿或模型为起点的艺术创作过程。

“点画”及“灰色绘画”并置,展览收尾

展览尾声,弗格的“点画”系列作品——其生前创作的最后一个作品系列,从2005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因中风而停止创作,与他最早的、奠定其整个创作生涯的第一个作品系列“灰色绘画”系列作品并置展出,它们共同展现了弗格毕生所追求的那种以观念性与延续性为导向的艺术创作道路。

“冈瑟·弗格:路与径”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8.26-10.25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摄影:JJYPHOTO

弗格的“点画”标志着一种明快、轻盈且开放的结局。在这些作品中,笔触本身变成了主角。弗格将网格绘画中的网格结构转变为了富有韵律性与姿态性的标记,而这些标记则游走在巨大尺幅的画布上,摒弃了此前任何的秩序感。在作品《无题》(2007)中,颜色不再受到任何网格的限制,故而得以自由全情地绽放。在大量分散的色彩中,每种色调都各司其职,呈现出最饱满的状态。点、斑、影线不断彼此挑战:它们相互排斥、相互依靠、相互成就。

冈瑟·弗格,《无题》,2007,布面丙烯及油彩,200 x 40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Serge Hasenböhler

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就读的前三年中(1974-1977),弗格每周都会创作一幅灰色绘画,并总是使用同一种灰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涂抹,以检视、比较颜料对不同表面的影响。到了1990年代末,弗格又再次回归灰色这一颜色,并以其早年的研究为出发点,创作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作品。弗格并没有选择去实验不同材料的质感,而是通过姿态性的笔触使用颜料来创造结构。在《无题》(2009)中,弗格用灰色颜料涂满了一幅点画的整个画面,并以此暗示了某种完结——以艺术史为根基,在绘画上综合了所有的实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得以。

冈瑟·弗格,《无题》,2009,布面丙烯,195 x 21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Stefan Altenburger Photography Zürich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10月25日,更多弗格作品的魅力,欢迎前往展厅观看。

展览开放首日,即8月26日10:30-12:00,龙美术馆将举办一场公益论坛“理性与表现——理解冈瑟·弗格”,邀请迈克尔·内夫,艺术史学者姜俊博士和沈奇岚博士出席,欢迎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