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幻屿四种视角下的家

  • 对象送花
  • 2024年11月22日
  • 码头计划第六期: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 艺术家: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Lebohang Kganye策展人:高哲君策展助理:金雨澄2023.11.10-12.31 每周三至周日 11:00-18:00艺库12|艺仓美术馆,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艺仓美术馆码头计划于11月10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迷雾幻屿》。本次展览聚焦在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

迷雾幻屿四种视角下的家

码头计划第六期: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
艺术家: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Lebohang Kganye
策展人:高哲君
策展助理:金雨澄
2023.11.10-12.31 每周三至周日 11:00-18:00
艺库12|艺仓美术馆,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艺仓美术馆码头计划于11月10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迷雾幻屿》。本次展览聚焦在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Lebohang Kganye四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之上,以家作为核心概念意向,展示他们围绕家族记忆、移民身份、(后)殖民历史等议题展开的部分创作。四位艺术家立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运用不同创作方法,结合各自各异的文化背景,再现了他们对家以其延伸话语的沉思;通过这些形态多元的视觉图景,邀请我们在一个充满变动、发展、流动的背景下开启讨论和行动。

在近年来的移民和边境研究中已经对家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将其视作一个不稳定的概念,而非一种代表,可追溯,抑或是文化本源的稳定象征符号。在这一视角下,家会被视作一个非真实又非想象,非经验却也非先验的空间,幽灵般悬浮在自然与文化之外,游离在地域,种族,历史,等向度边缘。如同漂浮在被迷雾笼罩的大海之上的岛屿,伴随着内涵转变,其边界随时漂移,外观不断变幻,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正如威尔士单词Hiraeth所指代的那般,一个无法回归,甚至未曾存在过的,永不会到来的家园。

展览经由视角迥异的艺术家,从不同的向度诠释这一主题并延伸到不同的个体经验。韩倩的最新影像作品《阿拉伯婆婆纳》将祖母因为工业建设迁移至武汉青山、成为当地第一代移民的旅程和阿拉伯婆婆纳的旅程编织在一起,通过植物形态学的描述方式构建旁白主线,最终发问:对故土的归属感和寻找自我身份的旅程将如何行塑个体生命?

韩倩《阿拉伯婆婆纳》2023,4K高清单频录像,彩色立体声,15分24秒

韩倩,《这里,现在,永远》,2023,胶片摄影

以色列艺术家Yael Sloma的作品则挪用了好莱坞音乐、口述证词、自然景观等不同元素,探讨了构建移民后裔身份的不同故事和组成部分,并质疑了记忆的真实性。而南非艺术家Lebohang Kganye的三频影像装置呈现了两段通过命名与清理行动进行的治愈表演。通过采用与南部非洲用以传承家族起源的氏族颂歌相仿的表演姿态,作品展现一幕充满黑人女性力量的场景,作为一种历史掩盖的行动,以确保它不成文的连续性。

Yael Sloma, 《真理报》,2016-2019,高清有声录像,5分10秒

Yael Sloma, 《冯·特拉普》,2014,四频有声录像,16分20秒

Lebohang Kganye, 《光之歌》,2021,三频录像装置,12分42秒

Lebohang Kganye, 《光之歌》,2021,三频录像装置,12分42秒

艺术家李继忠将带来其研究型艺术项目《无限列车》(2020-)中的两部影像作品《虚无乡远》和《地上地下》。项目以战争历史作为出发点,以审视二十世纪初由日本帝国提出的一个巨型基建计划——「大东亚纵贯铁路」作为研究方法的框架;集中审视东北地带作为欧亚交接的纽带,跨国界的铁路系统与基础建设在各国的权力拉扯下,人类迁徙的流动性、建设的劳役、情感创伤、身份建构与转变,以及「国家创造」等具体概念;打捞在历史中浮沉、最终被遗忘或抹去的人们。展览中另一件展出作品《挖掘工》记录了艺术家一次挖掘土地的过程,却也暗喻了我们持续面对的问题:历史的究竟被埋在何处,而个体的归宿又该去向哪里?

李继忠,《虚无乡远》,2022,4K高清单频录像、彩色、多声道,24分30秒
李继忠,《地上地下》,2023,4K高清单频录像装置、彩色、立体声,32分27秒

艺术家以影像为枝条,搭建一处无法完全抵达的栖居,企图让作为异化现象的社会问题,在生命放逐的暂停中得到调解。迷雾幻屿漂浮于我们的视线之间,且唯有经过对它严肃的持续注视,才可能提出问题:不同的具体向度如何指向终极的理想家园?非诗意栖居的转折是否以及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我们的所作所为又如何对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