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小的紫砂壶越贵其烧成之技犹如龙窑吐火三fold辉煌
紫砂壶的烧成与龙窑(三):为什么越小的紫砂壶越贵?其工艺之精,犹如龙窑吐火,三fold辉煌。
在厂房内,工匠们进行一系列细致的操作。首先,他们将掇罐重新拼合,这过程称为“削掇罐”。如果掇罐出现裂缝,工匠们会用竹篾箍紧,然后用紫砂泥补缝,并且使用一种收缩很小的白土糊好,以防止透漏。如果有任何泄露,它可能导致茶壶在高温下变色,从而成为次品。
为了节省“窑清费”,工匠们尽量将坯件装满。在制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放入玩偶形状的小雕塑,以及砚台和小盘子等物品,以填充空隙。这些工作都是在厂房完成后,再将它们送入龙窑。
装窑师傅是最高技术水平的人员,他们需要站在专用的凳子上,在2.6米高的地方堆叠不规则形状的掇罐。这项工作要求极高的技巧,因为一旦有倾斜,就可能导致整个装置倒塌并损坏周围部分。当温度达到1180度时,如果有任何偏差,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烧制完成后,要先用黄沙封住开裂处,然后再搬出,将里面的产品取出,并按照质量进行分类销售。待到所有产品都处理完毕,即可开始新的生产周期。
私家所有的是每个人的窑座,而不是由单个大户包办一个整体。大型和小型窑户通常共同合作,一些强大的业主甚至可以占据多个位置,小规模业主也可以与他人共享一个空间,用料和费用统一交给最终负责柴草采购及其他事务的人士。
每次烧制时,上下排位以抽签决定顺序,每轮结束后便轮换至下一位置。整个炉灶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些更受欢迎,比如位于顶部向上18甲的一段,由于时间短,其温度直接来自于下方已经烧好的部分,因此产出的品质非常优良。而中段也是较佳选择,但底部则相对较差,最低端8甲容易产生次品,但同时也更经济一些。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鳞眼中的两个皮肤层,每个皮肤层又分为上、中、下的三个部分,其中最好的部分仅适合7-8只掇罐,而两侧则分别是第二好和第三好的区域,最边缘的是接近燃料直接发热区,更易产生次品。
因此,只有拥有理想位置的大型业主才能生产高档紫砂壶,而且必须特别注意每一步骤,如同象征着成功一样。在1955年景立紫砂合作社期间,该地区依然使用传统方式制作陶瓷器皿,而到了1957年,当紫砂工艺厂迁移到新址时,尽管仍旧继续使用龙窑来制作陶瓷。但随着劳动力紧张以及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在1959年的半年之后,“产业抗旱”的措施被实施,使得人们不得不自己去山区砍伐茅草,同时努力维持生计。此外,由于原有的釉陶罐制造厂合并进了紫砂厂,也转向制作更多陶瓷坯件,并集中至西侧废弃炉灶周围地区,因此决定停止使用原本用于生产宝石级别艺术品胜出的那片土地,而改用经过改造后的西侧废弃炉灶来生产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