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黑紫砂不是泥料不是工艺探索紫砂之家中的独特制作流程图
在古老的紫砂之家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黑紫砂”的故事。这个名字并不指代一种特殊的泥料,也不是一种独特的制作工艺,而是两者的结合,一个神秘而又珍贵的存在。
传说中,黑色曾是皇家的专利,从夏、秦时期开始,就被用来制造紫砂器,以示其尊贵和正统。明清时期,一些匠人偶然间发现了一种高温下烧制出的玄色紫砂,这些器物外表乌黑如煤,胎体断面也同样漆黑,无论内外,都是一致如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紫砂”。
据史料记载,那时候有多种类型的黑铁砂、深青灰等,但这些都已经失传了。研究显示,与普通紫砂相比,“黑紫沙”更能保留茶香,更适合放置茶叶。然而,由于烧制工艺复杂且不可控,这样的宝贵品种很少见。
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批高质量宜兴紫砂器,其中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品,但真正的“黑紫沙”却罕见,只有极少数收藏在故宫和日本某些机构的手中。
百年以来,有几位匠人尝试恢复这项失传技艺,但都未成功。一位名叫袁野的人,他是一个绘画艺术家,却跨入了陶瓷领域,用他对颜色的敏感度和对质地精细控制力,再次尝试恢复这一工艺。他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在2015年成功恢复了这项技艺,并将其发表于书籍《砂壶尚黑——袁野 黑紫沙器作品集》中。
他的方法称作“还原焰烧制法”,通过1300℃以上的高温,可以使得胎体具有双气孔结构,使得敲击声低沉而富有韵味,如同木材一般。这一成就,让他成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被收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后,他继续致力于研究与推广这一独特工艺,为宫廷文化和陶瓷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0年的刻苦研磨,让袁野证明了一件事情:对于那些心向往之事,不管过去多么遥远,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而这一切,是因为他选择了追求那个让他心动的事情——无论是绘画还是陶瓷,都源自他的热爱,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敬畏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