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的艺术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比喻思考

  • 对象送花
  • 2025年02月12日
  •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的一封信中,十年前,他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百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感到震惊。他希望拍一部纪录片,探讨艺术和艺术教育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2017年3月,布伦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使得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意义。一方面

教培机构的艺术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比喻思考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的一封信中,十年前,他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百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感到震惊。他希望拍一部纪录片,探讨艺术和艺术教育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2017年3月,布伦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使得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数以万计未能清晰树立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少年及其家庭。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制度承担了太过沉重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教育部推进艺考改革,即缩小校考范围,以强调公平、程序正义和整齐划一。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中厘清招生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关系,并完善“招培一体”的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中国美院一直努力方向。

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公平性与客观性,以及如何解决评卷主观性问题。此外,对于那些不了解专业特性的学生来说,大类招生的核心优势是让他们在学科宽口径中厚植基础,从而提升专业认知并形成自主选择。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创新举措被实施,比如“科艺融合”,通过创设以科技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创新设计学院,让理工科学生可以直接通过高分进入艺术院校。这也反映出21世纪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发展倾向——聚焦问题领域、重塑学科框架以及跨界融合。

最后,不仅要坚守造型能力,还要进一步强化新兴艺术形态专业素养。这要求我们的命题更加多样化,如图媒专业去年的命题,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样的考试不仅检验绘画功夫,更是对报考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总之,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广博的人文知识。而作为一个教培机构,其任务就是提供这样一种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指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