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的发现与半山类型彩陶概述探索古代陶瓷生产地

  • 对象送花
  • 2025年02月13日
  • 安特生晚年回顾,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在1914年受北洋政府邀请来到中国,担任中国北洋政府地质矿产顾问。他的任务是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寻找铁矿、煤矿,并主要负责调查北方煤矿的分布与储藏,以及参与地质研究所的教学和陈列馆的筹建。在得到批准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田野考古调查活动,这些成果十分显著。 1921年夏

马家窑文化的发现与半山类型彩陶概述探索古代陶瓷生产地

安特生晚年回顾,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在1914年受北洋政府邀请来到中国,担任中国北洋政府地质矿产顾问。他的任务是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寻找铁矿、煤矿,并主要负责调查北方煤矿的分布与储藏,以及参与地质研究所的教学和陈列馆的筹建。在得到批准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田野考古调查活动,这些成果十分显著。

1921年夏,安特生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并试掘了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又称“猿人洞”或“北京人”遗址。这标志着开启了中国史前文化以及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序幕。

同年的10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安特生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以遗址名称命名的考古遗址先例,也成为今后的通则。

为了寻找更早期的文化遗址,安特生的考查队从河南出发沿黄河逆流上行至陕西和甘肃。1923年春天,他们到达兰州偶然间从货物中购买了一批彩陶罐,其中包括半山类型彩陶。他将这些彩陶写入了自己的考古报告中。

最重要的是,在1924年6月26日,他在广河县洮河西岸半山发现并试掘了马家窑文化遗址,并且提出了“马家窑文化”的概念。此外,他还在青海湟水流域找到类似的文物并命名为马厂类型。

随后他完成了甘肃和青海地区的地面勘察工作,将一大批文物装载运往瑞典进行研究,并于1936年退还给中国。这些文物现在存放在瑞典东方博物馆,其中包括多件稀有的仰韶时期陶器,大约有400件以上。

到了1943年,安特生总结了自己对中国史前史研究的心得,并出版了《中国史前史研究》书籍。在这本书中,他认为仰韶彩陶与远东无关。这项工作对推动世界远古历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使得马家窑文化被记录进20世纪30年代全球远古历史的一册。

尽管自那时起已过去不足百年,但他的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解早期人类生活方式和艺术创造的手段。而那些千余年的半山类型彩陶,其独特纹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还展示了一种丰富而复杂的人类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