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嵌瓷工艺功能陶瓷的艺术之光

  • 对象送花
  • 2025年02月12日
  • 嵌瓷,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亦称“聚饶”或“扣饶”,在我国其他地方被称为“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将各种颜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经过精细剪裁、敲制后,创造出所需表现的图案形象,并将其镶嵌于建筑物之上,以此来增添建筑的美感。嵌瓷主要应用于祠堂、庙宇及民居的屋顶装饰,如四点金、下山虎等重点部位,其分布方式通常是点状和条带状。 潮汕地区的嵌瓷工艺分为三种:平瓷、半浮瓷和主体嵌瓷

潮汕嵌瓷工艺功能陶瓷的艺术之光

嵌瓷,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亦称“聚饶”或“扣饶”,在我国其他地方被称为“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将各种颜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经过精细剪裁、敲制后,创造出所需表现的图案形象,并将其镶嵌于建筑物之上,以此来增添建筑的美感。嵌瓷主要应用于祠堂、庙宇及民居的屋顶装饰,如四点金、下山虎等重点部位,其分布方式通常是点状和条带状。

潮汕地区的嵌瓷工艺分为三种:平瓷、半浮瓷和主体嵌瓷。平瓷通过草根灰打底,再用佛青画轮廓,然后用有色瓷片进行平面图形搭配,最后用糖灰粘接并施以彩色,使得视觉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半浮瓷则先打底后绘轮廓,用糖灰塑成花鸟人物造型,让图案显现于坯表面,再涂抹白灰并染色,在干燥时再贴入大白泥中形成浮雕效果。主体嵌瓷则采用瓦片、糖灰及麻丝等材料塑造骨架,在干燥过程中使用草根灰加糖灰制作模型,最终在模型上贴入彩色碎片并绘制线条。

整个制作流程包括了塑坯、剪饶(即切割)、贴饶(即粘合)以及微调四个步骤,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技巧和耐心。在细致处,如人脸手脚部位,用的是泥塑,而身体衣物部分,则依赖于精细剪裁的彩色碎片,这需要一次性完成,不可间断。此外,由于每次操作都涉及到不同的湿度条件,一不小心就会影响最终结果。

过去,匠人们会利用废弃陶器作为材料,但随着资源短缺,现在也会选择一些成品陶器进行加工。这项传统工艺内容丰富,从吉祥如意符号到儒家思想故事,从动物神话至戏剧历史,每一种主题都是对美好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而且,由于陶器本身具有良好的风化性能,即使历经多年的风雨考验,也能保持原有的光泽与鲜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古老建筑上的嵌缀作品至今仍然如此生动活泼而令人赞叹不已。

总结来说,潮汕地区的人们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们巧夺天工般地将古老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增添了一抹迷人的华丽。我国南方各地琳宫梵宇祠堂书院楼堂馆榭等公共场所屋顶上的这些精美作品,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们见证了时间岁月的沉淀,同时也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