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之争珍品难寻定局
在艺术界的争议中,像“影画之争”这样的案件往往难以一刀切地定论。5月16日,“摄影家薛华克诉油画家燕娅娅涉嫌抄袭”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决结果出来了:其中5幅油画被认定为是参考照片绘制的作品,判决燕娅娅侵权。但这场风波远未结束,被告双方都选择上诉,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争执依然悬而未决。
2009年以来,这起案件不仅让法庭成为艺术创作辨别的舞台,也让美术界、摄影界和法律界各自探讨其专业领域的问题。期间,还因为管辖异议等问题,该案先后由杭州移送到北京审理,一直拖沓至2011年11月,法院对《奶奶》油画是否侵犯《老人》摄影作品的一方提起诉讼作出了一审判决,但对于另外7幅作品则未能下结论。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朝阳区法院邀请20余位专家召开研讨会,以期借助他们的专业意见来指导二次审理。在充分准备之后,最终作出的“判五幅侵权驳回两幅”的一审判决仍旧无法使双方完全接受,从原告和被告坚持要求得到一个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影画之争”的难度并不轻松。而这份难度也将使得此事件成为了未来艺术法律裁决的一个重要范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担任本案审判长的苏志甫法官指出:“对于这个案件,双方在事实上是有分歧的。”他解释说,被告主张自己独立创作,而原告认为油画是在其摄影作品基础上的创作。法院首先确定的是事实,即被告是否在原告诉故事的情况下进行了创作。但由于艺术对象相对固定,以及两人的友情以及共同经历(如同行赴帕米尔采风),这些因素使得事实变得模糊。
燕娅娅表示:“通过外在的事物描绘内心,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她认为,她所做的事情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借鉴,同时她与塔吉克人的生活经历也是她设计动作的一部分。而薛华克律师张闻起则认为,对于法院认定5幅作品侵权,没有支持销毁这些作品或者要求赔礼道歉,因此他认为需要不断总结提高保护摄影家的力度。
从古至今临摹一直是学习绘画入门的手段,是提高艺术水平和锻炼感知能力有效途径。但临摹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在传统还是现代,它都是独创和创新第一要义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此次事件中的“较劲”,实际上是每个人对于艺术生命底线捍卫的一种表现。这场冲突,不仅体现了当代社会对高级精神活动复杂性的认识,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产物价值、身份认同与尊严追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