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龙窑陶瓷之源的古老智慧

  • 对象送花
  • 2025年02月22日
  • 在我国,龙窑的历史悠久,在明代之前,它们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和湖南等省份的主要陶瓷生产区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它们被建造在山坡或土堆上,倾斜角度与地平线形成10至20度的夹角,这种形状酷似龙,因此得名“龙窑”(也称为横焰窑)。这些火炉的容积通常在50到150立方米之间,而长度则介于30到80米之间,其内部宽度约为1.5至2.5米,高约1.6至2米。沿着火炉的长轴方向

揭秘龙窑陶瓷之源的古老智慧

在我国,龙窑的历史悠久,在明代之前,它们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和湖南等省份的主要陶瓷生产区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它们被建造在山坡或土堆上,倾斜角度与地平线形成10至20度的夹角,这种形状酷似龙,因此得名“龙窑”(也称为横焰窑)。这些火炉的容积通常在50到150立方米之间,而长度则介于30到80米之间,其内部宽度约为1.5至2.5米,高约1.6至2米。沿着火炉的长轴方向,有多个用于投入柴木或开启窑门的小口洞燃料是松树枝。在烟囱低矮的情况下(仅高1米),以及较小的通道,上下温度差异较大,这使得龙窑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龙窑最显著特点是其热效率高,与倒焰窑相比,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燃料,每单位产品所需燃料量少,同时生产周期短,产量大,并且烧成成本低。但它也有缺点:装载材料和取出成品时需要大量体力劳动,因而难以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此外,由于保温性能不佳,全体烧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困难。这类别还包括一种分室型龙窑,它也是后面提到的阶级式竖坯爐的一种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