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基础美术教育全国美育在物品中绽放
自从1983年,我开始了对基础美术教育的研究,直到2007年前后,这一领域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是1995至2003年间,那时候我出版了大量关于儿童美术教学和教育研究的著作。
在那个时代,许多同行与我一起探索儿童美术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各地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科毕业生,在小学担任过美术教师,或是成为辅导团的美术科辅导员。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儿童美术教学领域,如《儿童画教材教法》、《通过美术的幼儿教育》等书籍,它们对于提升我们对儿童艺术创造力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仅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当时的理论,还积极将其融入到了符合中国文化和人本特点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刘振源先生提出了培养四个方面的人格、脑力、生活力以及艺术能力作为目标,而郑明进先生则深入分析了幼儿画,并提出如何去赞赏和鼓励他们。
夏勋先生也在1969年的《开拓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一书中提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绘画应当是一种启发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固定的画法。这一点至今仍然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指导。
这些成果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对于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理论,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和创造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