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图陈洪绶中国画艺术作品
《听琴图》作者:陈洪绶,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00.5×52.7cm,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听琴图》
作者:陈洪绶
创作年代:不详
规格:100.5×52.7cm
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作品简介:
陈洪绶(1597-1652),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后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
该作署款“老迟洪绶画于吴山”,当是陈洪绶在清军入关之后的晚年作品,因其甲申(1644)后自称老迟、悔迟、云门僧等。画中三人围坐石桌,成三角布局,左前一位背对观者,似俯身拨阮;右侧红衣人物挺身侧坐于块石之上,一手抚琴,一手捋须,若有所悟;最后一位支臂斜倚,双目直视桌上盛开瓶荷,了然无所挂碍。此般情形为老莲常取的高古题材,以夸张变形的文人雅事聊抒狂放性情,将极度的痛苦和愤懑积淀,转化于平淡、高古、静穆的描绘之中。人物形象多处理为大头小身体的“伟岸躯干”,面部表情平淡木然,在高度的提炼与概括中,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变形,又强调神情传达的深涵含蓄。此作几乎全以线勾,淡施墨色,线条已是清圆细劲一路,愈见古朴敦厚,细劲而遒逸,后人评其“以篆籀法作画,古拙似魏晋人手笔,如遇古仙人欲乞换骨丹也。”确为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