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在建筑与园林间信步西东
▲ 格劳塞斯特大教堂‘英’ (水彩) 1930年 童寯 东南大学图书馆藏
童寯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他的绘画既有直抵人心的感染力,又有建筑师独特的视角和思辨力。为纪念童寯逝世四十周年,由东南大学、童寯纪念馆、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信步西东——纪念童寯逝世四十周年绘画研究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集中展出他1930年欧洲游学之时所绘水彩、速写等作品60余幅,观众可以跟随这位建筑大师的脚步,领略近百年前欧洲建筑、文化、自然风光,走进这位建筑大师的艺术世界。
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童寯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建筑四杰”,主持设计过包括上海大戏院、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在内的120多座建筑。同时,童寯长期致力于建筑及园林理论研究,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人。然而,由于不求名利、自明慎独,童寯的名字很少被外界知道,了解其成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1900年,童寯出生于沈阳。青少年时,童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书画功底,受教桐城吴闓生学习古文与古典诗词,师从山水画家汤定之习得传统绘画六法。童寯还自幼学习油画,在清华读书时就举办过艺术展览。1925年童寯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师,他成绩优异,天赋过人,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科及硕士学业,并多次获得美国建筑类大奖。绘画方面,他师从宾法教授、美国著名水彩画家道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展览的“基石——绘画渊源”单元集中展示了童寯留学期间的绘画作品、课程习作、获奖作品以及老师作品,以此阐释童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的完整的巴黎美院式建筑教育;古典主义美学训练以及水彩老师的指导,均是他取得杰出绘画成就的证明。
对于一名建筑师而言,游学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体验,因为若要真正习得课本上的经典建筑,接触、体会西方文明,就要前往欧洲文明的发祥之地,置身于古典艺术的实景中,去充分体会吸纳各类文化所传达的丰富体验,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历传统被称为壮游,也称为大旅行。历史上诸多赫赫有名的建筑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并对他们未来的建筑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0年,童寯踏上了西行壮游的邮轮,开启了他为期4个月的旅行。在此期间,他途经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走访记录了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并对欧洲刚刚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他留下了逾200幅弥足珍贵的写生画作、一本厚厚的旅行日记以及丰富的摄影资料,其中很多日记文字和写生作品得以在此次展览中展示。
童寯的这些写生作品,不能被简单地看作建筑画,更不是像照相机一样的留影记录,而应被视为建筑师的一种观察和思考。童寯曾说:“如果要求对建筑物的线、面、体三者加以观察,并且明了,必须亲自动手画出,经过一番记录才巩固不忘。”它是建筑师短时间内捕捉建筑物魅力与灵感体验的一次历练,也是建筑师综合修养的一种体现。展览的“穹隆——壮游画纪”单元按照童寯当年游历的顺序,以日记文字与写生作品互现的形式进行展示,并集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风格的建筑及风景,遵循童寯当年的日记线索,补充其背后的建筑学、美术史等知识背景,让观众尽可能走进这位艺术巨匠的世界。
回国后,童寯与同行共同组建了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该所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私人建筑师事务所。彼时的童寯对自己的定位是“求新派”,在上海、南京等地留下多个地标性建筑作品。
童寯是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人。早在1931年,他决意遍访江南名园,独自手摹步测,数载惨淡经营,于1937年写成了《江南园林志》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是继明末计成《园冶》后第一本关于中国园林的现代著作。而英文版《东南园墅》则是他于1983年临终前在病榻上亲手校定完稿,由其孙子童明翻译出版。用英文写作的目的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园林艺术。此书堪称现代园林著作中的高峰。此次展览以园林的展陈形式,展示《东南园墅》著作中的部分内容,以及撰写此书时留下的手稿、测绘的图纸、黑白照片等,阐释童寯西行壮游后,开始对本民族根源性文化的探索,以及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卓越贡献。
此次展览主题为“信步西东”,“信步”出自成语“闲庭信步”,指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描述了童寯壮游写生时那种轻松愉悦的、注重体验和发现探索的状态。“西东”既是一个方位词,又揭示了童寯1930年欧洲壮游与他回国后对中国建筑、园林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内在联系。童寯终以跨越东西的视角,融汇古今学识,在建筑与园林间,走出一条无问西东的、融汇世界与中国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