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如何寻求发展
嘉宾:金艺桥艺术空间书画艺术顾问邢新华、798蔓空间画廊主李青蔓、青年策展人张忠雪、金艺桥艺术空间签约画家刘晓龙 作为青年艺术家,从刚毕业到面对社会、走向市场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关于艺术品销售和宣传,需要策展人和相关艺术机构一起来协助。艺术家都是边走边成长,所以自然就面临着“艺术家如何发展”“艺术家的市场走向”两大问题。 青年艺术家如何发展 主持人:作为策展人,你如何考量、选择艺术家参加展览呢?你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呢? 张忠雪:现在青年艺术家喜欢追求自己的风格,想让作品更当代,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要结合他的基本功,不能盲目追求流行趋势,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想法。看到同一样事物,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需要长期积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做展览首先要看艺术家的作品,我目前接触的青年艺术家比较多,在考量青年艺术家作品时,我对他们的履历要求不高,因为刚从学校出来,走上职业创作道路时间并不长。像刘晓龙毕业后就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他自己是有发展规划的。对于有一些青年艺术家来讲,毕业后虽然也想进修,但考虑到生计,他可能先找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再画画。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困难,也有不同的机遇。我是学艺术出身,大学刚毕业时,新媒体等各种网络平台很少,在大学期间主要画画,对外界了解较少,毕业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们进入这个行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但如果想让自己被市场接受,被专业人士接受,必须努力地画画,多参加展览。当然,艺术家参加展览也是要选择的,要看展览的主题、评委、学术主持、策展人等。 全国性的大型展览,是有必要参加的。艺术家平时创作几平尺的小画,和创作一幅大画,整体的把控能力是不一样的。我认为,青年艺术家可以通过更多途径让别人发现自己。想让自己及作品被发现,其实是需要布局的,一方面要花费大量时间画画,另一方面也要去交流、去宣传,提高认可度。 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走向 主持人:青年艺术家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作品的价格和市场走向? 邢新华:对于艺术品的价格,定价是比较难的事情。在价格出来之前,青年艺术家受到社会上拍卖、展览的影响,会思考“我的画多少钱一平尺”。 作为艺术机构首先应考虑艺术水平的高低,但对于青年艺术家,首先需要解决生计问题,有了基本的经济基础才能继续创作。近日,金艺桥艺术空间就做了一些事,像“艺术家签约扶持计划”,两万多平方米的美术馆、艺术品托管中心的建立等。我个人认为,毕业以后,你可以像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找一份稳定工作,然后你再继续发展。我们认为付出这么多,其实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学了好几年,付出了很多,但艺术和其他专业的价值衡量标准还不一样。比如,一个杯子的成本是多少钱,店铺月租是多少钱,人工是多少钱,最后进入市场加上税是多少钱,最终能盈利多少,是可以预算的。但艺术没法预算,每幅画都不一样,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就算几百元一张,比如理想化地说,山水画每天画一张,一天收入几百元,批量卖给机构,每个月就能拿到一万元左右,这比很多其他专业刚毕业学生工资也高。 若遇到单独的买主,价格卖高一点儿,人家能接受,自然是好事,但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你要慢慢地提高价格,而你花费时间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作品升值的过程。 我觉得对刚开始职业画家之路的青年艺术家,给他一个合适的价钱,然后让他去创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他应该踏实前进。 李青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认为,艺术品市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只要踏踏实实地进行耕耘。从艺术机构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希望给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渠道,将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在这个平台上呈现出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用户。 青年艺术家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各个艺术机构的平台都非常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既然大家都在为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服务,青年艺术家也应该思考他们对于机构和社会的回馈。有时关于一些物质条件,艺术家会和我们提出若干条件。我们知道画廊的生存条件并不理想,艺术品的销售是受制约的,客户获取的渠道是比较窄的。如我们经营了20年的画廊,藏家也就是50个,坦白讲,我们就是在跑自己的闭环,市场不大,因此周边的画廊经常易主。但艺术机构生存不下去,艺术家去哪里呢?这是唇亡齿寒、相互依托的关系,要吸引更多对我们的支持与关注。 只有双赢才能走得长远。我们常说年轻人更有个性,更关注自我成长,我想呼吁的是大家也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进入到艺术这个门类里。只有这样,藏家或者说喜爱艺术的人才可以轻松地获得艺术品。不是说卖得越贵越好,而是应该让喜爱我们的人更多地了解我们,这样市场才能更大,这才是良性循环。 刘晓龙:从画家的角度讲,要是能和画廊签约,不论价格如何,甚至前期价格不会太高,但出于长远考虑,包括和画廊之间的关系,每一张作品都要精心创作,作品一旦销售出去,是代表画家的形象,也表示了艺术机构能从你身上获利。这两方面若能够充分达到,对于画家会很好。前段时间我们画家群里有这样一个情况:一些画家接受的订单,作品价格比较低,比如200元一张,有时由于任务紧,加上价格低,会造成艺术家粗制滥造,但我认为,不论什么情况下,把自己的艺术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起码需要基本的职业心。 主持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相互之间理应有换位思考,艺术家要做出你的成就,提高自己的价值,做艺术品的机构也要生存,也要有发展。最终只有双赢才能互相依托,互相发展,谁也不能单独存在。就像刘晓龙提到的“艺术家发展艺术还要保持初心”。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场地,不可能不去发展,不但社会要发展,国家也要推动发展。互相推动的最终成果才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尾记:青年艺术家如何养在深闺被人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艺术家潜心创作,不忘初心;机构坚信“艺术品价值源自艺术本原价值”,多种形式组合服务市场,产业型机构保障艺术品价值;策展人及学术评论秉承严谨方向;共同促进艺术品市场严谨、有序。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青年艺术家,只有形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品市场,这些青年艺术家才能真正肩负起艺术品未来发展的行业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