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距桂茜榕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尚尊画廊开幕

  • 花语故事
  • 2025年01月03日
  • 2023年5月20日,“瞳距——桂茜榕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尚尊画廊开幕。展览将展至5月30日。 瞳距指双眼虹膜之间的距离,人类的双眼同时注视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呈现略有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中枢重叠后,形成完整的成像。我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立体”的认知,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左、右眼两种看似相同,但实则有微妙差别的观察路径。 桂茜榕的创作思路也来源于她的双重观察视角:学生和艺术家。一方面

瞳距桂茜榕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尚尊画廊开幕

2023年5月20日,“瞳距——桂茜榕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尚尊画廊开幕。展览将展至5月30日。

瞳距指双眼虹膜之间的距离,人类的双眼同时注视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呈现略有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中枢重叠后,形成完整的成像。我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立体”的认知,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左、右眼两种看似相同,但实则有微妙差别的观察路径。

桂茜榕的创作思路也来源于她的双重观察视角:学生和艺术家。一方面,作为一个年仅18岁的高中生,她的实践经历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成长体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热爱创作的超年轻艺术家,她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表象信息有着非常犀利的洞察和思考。这两种观察视角在她的作品中重叠、融合,帮助她建立了比很多同龄人更加立体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

在作品《复制粘贴》中,艺术家在一件行为作品中试图模仿一盏路灯,用持续的静态动作照亮街道,代价则是失去我作为人的动态特征。在另一幅绘画作品中,三个地铁上的上班族身着西装,头变成了齿轮,用自己的身体维持着社会的机械性运转。印刷在档案袋上的一组摄影作品展示了一位员工从坐在电脑前工作,到精疲力尽地趴在办公桌上,再到最后头部像游戏中“穿模”一样穿过了电脑屏幕。齿轮不停地运转,直到磨损,然后被更崭新的齿轮所替代。

艺术家在一个废弃的保温瓶工厂中偶然发现了一张工人的合影,记录了这座工厂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多年之后的今天,新产品和设备已经取代了保温瓶和工人,工厂里布满了蛛丝和尘土。然而许多保温瓶的内胆依旧整齐地码在流水线上,仿佛时间停留在了它们被生产出来的那天 。这一切都成为了工业遗迹。

于是便有了作品《被遗忘的机器》,在这件作品中,工人的合影被再次描绘,不同的是,他们在画中只留下了背影。这组作品完成后被带回了工厂废墟中展示,与那些同样被遗弃的保温瓶摆放在一起。

《倒影》,五个穿着西装行走的人物雕塑被倒立放置在水下,头部固定在池底,脚底浮出水面。潜入水下后,观众可以看到雕塑的倒影在水面上反射出来。在水中,这些雕塑看上去像是古代文明的遗迹,却穿着现代服饰,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对话感以及奇特却和谐的视觉体验。观众可以踩着雕塑的脚底站在水面之上,与水下的雕塑形成有趣的呼应,就像是两个平行时空。我们以此勾勒出真实与虚构世界的界线。

《自我重建》,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自己的肖像,并将它们印在了一块长达12米的布料上。艺术家将这件作品放置在一座办公楼的自动扶梯上,形成了一个无止境的循环:布料不停地向下滑落,却又不断地被自动扶梯向上托回,就像是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着巨石一般……

桂茜榕的创作手段灵活且丰富:绘画、装置、影像、雕塑、行为,多种媒介和形式相得益彰,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出生于新世纪的年轻人对自身的冷静认知和对社会的理智反馈。

桂茜榕访谈

展览的名字为什么叫做“瞳距”?

在这件作品中,我延展了“瞳距”这一概念的含义。“瞳距”是指两只眼睛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双眼只隔着鼻梁,却无法相见。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同样距离很近,可能只是隔着一个屏幕、一扇窗、甚至是面对面的距离。素描画面中无处不在的眼球象征着人们无所遁形的监视。

我邀请了一个朋友来作为者监视我一天的生活并记录下来。他将我的行程详细记录在日记本的第一页,下面的纸留下了笔记的凹痕。

我使用铅笔将这个凹痕拓印出来,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我一天中所有的秘密。在一系列宝丽来照片中,我记录了与不同地方的监控对视的画面,象征着我试图与藏匿在监控背后的人进行交流。

讲述的是我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

作为观察者与我们观察的事物之间的距离。

是什么让你坚定的成为一名艺术家?

艺术是可以反映我对世界的看法 的最有表现力的一个方式。在学习怎么做艺术的过程中,让我不断的对我们身处的时代进行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

你欣赏的艺术家都有谁?

bill viola,他对艺术的表达方式我很喜欢,探讨的话题也是我平时思考的盲点。

创作的灵感从何而来?

从我的生活当中来,以及我平时的阅读。我看的哲学书比较多,可能会把对哲学的思考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比如说“瞳距”,我就是看了福轲的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考。

创作能够给你带来哪些收获?

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在这种专注的过程中找到暂时的答案,因为我的答案,每天都在变化。

我在12岁时被诊断出患上了一型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可能会一生伴随着我,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曾让我倍感沮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尽管我无法摆脱这种疾病,但我不会因此错过生活中的美好。

在我的绘画作品《皮肤,血液,现在,未来》中,我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没有人会觉得每天依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活是有把握的。但这永远不会成为我探索未来的障碍。我会勇敢地驶向那个充满未知的星球。

在装置作品中,我扫描了自己的一块皮肤,将图像打印在半透明的薄纱上。我用注射针在薄纱上排列出正常人的血糖范围。疾病并不会定义我的生活,除非我自愿将自己限制在狭窄的视野中。就像薄纱没有被完全固定在墙上一样,微风吹拂,薄纱随之飘动。通过我的装置和绘画,我想鼓励所有患有疾病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将自己困在当下。

18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的成长最好的老师是谁?

意味着更新的开始,从十八岁以后要开始变老了。

成长最好的老师是我的疾病,对我来说不是坏事,让我学习去思考,比较早的学会自洽。

如果可能还有哪些事情以及方向去尝试?

艺术方面,会去尝试一些不同的媒介,想试试高科技的东西,

我一直想尝试一些跨学科的东西,因为我觉得艺术不应该仅仅是这一个科目本身,可以和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未来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醒,不要以特别感性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世界来观察这个世界。创作的思路可能会讲自己,也可能会讲对世界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