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国展上的黄河母亲雕塑再次面临山寨版挑战自然景观被模仿的争议持续发酵
7年前,一起关于《黄河母亲》雕塑侵权案曾引起广泛关注,最终雕塑作者何鄂愤然打赢了这场官司,仿造的雕像被销毁。然而,7年后的今天,山东滨州、山西大宁两地竟又先后冒出两座“山寨版”的《黄河母亲》。
近日,《黄河母亲》作者何鄂愤然而起,要与两地侵权者打官司。城市雕塑不断被重复仿制的背后,显露的是城市文化趋同、缺失个性之忧。“城市名片”不断遭盗用,这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也削弱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据何鄂介绍,她在2009年年底从网上看到山东省滨州市渤海十八路建成《黄河母亲》雕塑,该雕塑长9米、高5.46米,比兰州正版还要大。随后,她在山西省大宁县南山公园也发现了《黄河母亲》雕塑。这两处仿版与其代表作如出一辙,而何鄂表示,这明显属侵权之作。
何 鄂创作的《黄河母亲》于1986年在兰州建成,并获多项奖项。她认为作为“城市名片”,城雕最突出的个性就是唯一性。而这次事件中,不仅制作手法粗劣,而且人物形象呆滞,歪曲原作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
此外,有专家指出,如今有关城市雑 sculpture方案的认可缺少基本法律环节,加上政府部门对这种公益项目习惯性的惯性思维,使得法律意识淡薄。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著作权维权办公室主任朱凡看来,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对艺术界造成巨大的影响。
对于此类问题,有文化学者提出以文化保护为解决之道,但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这些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全国城市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看来,我们需要强调城镇建设中的文化个性和特色,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模式。他提醒说,无论是在古都还是新兴都市,都应尊重每个地方独特的情感和历史记忆,以此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品位。此外,他强调,没有审美价值,只是满足当地需求的一些作品也是浪费资源,更不能提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