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牙雕艺术与真实的辨识之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保护动物的意识日益增强,对象牙的珍视和尊重也随之提升。然而,由于象牙资源稀缺,它们所代表的价值变得异常高昂,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手工艺品,更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宝贵财富。市场上,一些初学者或不够了解藏书的人往往会以牙雕表面的黄白色来判断其年份和新旧,从而做出购买或放弃的决定。这一方法简直像是一种“黄才古、白必假”的简单法则,但却常常被经验不足或眼力不济的人误用,让一些骗子得以乘虚而入。
真品中的象牙雕刻,据专家董凡所言,是宫廷收藏与私人藏家的梦想,而在当今市场中,这样的真品极为难见。早年的象牙工艺精细且独具匠心,与机器雕刻相比更显高雅。而这些手工制成的装饰品或者挂件、摆件,不仅美观,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底蕴。在明末时期,即使朝官也使用芴板来执行公务,只有四品以上才能拥有象牙制成的一切物品。
真正的象牙制品,其表面呈现一种温润光洁并透出乳白色的质地,这种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触摸,以体验那滑腻的手感。不论岁月多么长,器物虽失去透明度,却依然散发出玉质般独特的光泽,让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深沉的声音。
但遗憾的是,一层黄白不一致皮壳包浆色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便是古旧真实存在过世纪变迁。一方面,因为取材部位不同,以及环境因素如阴暗存放时间、湿度变化等,也可能导致这种颜色的出现。而另一方面,有些赝品上的黄白色泽,则是经过精心伪造,用意欺骗消费者的眼睛。
至于真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它并不像字画或玉器那样形成稳定的价格平台,但对于那些形态生动、艺术气息浓厚的小型作品来说,其价格通常都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赝品中,那些冒充象牙代用品,如“赛璐璐”,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称作塑料制成的一类商品。它们虽然外观接近甚至可谓神似,但重量轻飘无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复现自然界下天然物质那种细密纹理清晰自然流畅,也没有那微妙变化带来的天然区别。最近,还有一种通过兽骨骨粉着色漂染后冒充象牙的手段,这类产品缺乏光泽,无温润感,同时形状呆板且技术粗糙,使得它们远远落后于真正的手工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