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秋拍火力全开私人美术馆图片展现艺术市场腾飞的雄鹰翱翔
刚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展览厅结束的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总成交额达到了26.9亿元,成交率高达87.61%,其中,15个专场中,“明心菩提——Stephen Markbreiter伉俪重要明代御制鎏金佛珍藏”、“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等4个专场成交率为100%,中国书画也接近100%成交,达到98.89%,成交额达到3.55亿元,首次与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并驾齐驱。至于艺术品单价,更是屡屡突破亿元大关。
这次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季拍卖“重要私人清宫御製工艺珍藏”专场拍卖中,最受关注的当推清乾隆御宝“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此方白玉玺由一整块硕大白软玉雕成,“信天主人”是乾隆皇帝其中的一个名号,取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其制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与乾隆前期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巩固西北边疆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透过这方“信天主人”宝玺,可感受到200年前的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疆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据专家介绍,此玉玺质地温润、印钮雕刻十分精细且体量硕大,是乾隆帝所有“信天主人”宝玺中最大的一方,并且至为难得。这也是中国传统玉器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瓷器和玉器有望与中国字画油画在艺术拍卖纪录中轮流坐庄。
重量级艺术品价格有望进入亿元时代。当翻开我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记录,我们发现张大千早年的山水《石梁飞瀑》立轴在1994年北京保利首届字画拍卖会上以209万元成为市场最高价;傅抱石《丽人行》手卷在1997年的嘉德拍卖会上获价1078万元,但毕竟极个别现象。然而,从2005年开始,我国艺术品价格有了亿元纪录,如伦敦佳士得一只元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以1568万英镑(约2.3亿人民币)成交,这次香港苏富比创造了新的纪录,其意义不同凡响,它标志着中国明清瓷器价格的上升空间被打开,同时,大大提升了我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价值。
买家有望主导艺术市场行情。在本次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中,有很多高价位拍品被他们竞得,不仅显示了买家的经济实力,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眼光。而这些资金来源多来自金融界的大腕,如新理益掌门人的刘益谦,他通过大量收购内部职工股、法人股等等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并将这些获利资金投入到各地的地产项目或其他投资领域,再转而参与到各种商业活动或文化项目,比如购买古董或者收藏作品。他不仅参与国内外知名机构举办的一些重要集市,还参加一些小型或专业化的小型集市,以此来寻找那些可能被忽视但具有潜力的收藏作品。在他的影响下,一些曾经认为无足轻重的人物也开始介入到这个行业,他们带来的资本力量让整个行业气候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想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因为这个行业充满不确定性,每一次交易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利润。
种种迹象已经显示:随着国内富翁、大藏家特别是金融资本的介入,我国艺术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充满着挑战和机遇,而谁能把握好这一点,就将成为最终赢家的关键。此外,这样的趋势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也意味着机会,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来获取稀缺而值钱的资产。但同样,这也增加了风险,因为这种投资通常涉及很高的手续费以及复杂的情况处理。如果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并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参与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并迅速扩张的事业,可以说是一段令人兴奋又刺激的事情。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如说更像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