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拍出一壶艺术
在宜兴紫砂陶的世界里,一把紫砂壶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茶饮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然而,你是否知道,在这个城市中,紫砂壶是如何从泥土“拍打”而成?昨天,我有幸见证了南京工艺美术大师朱江龙为我们亲手制作了一把紫砂壶,从泥块到完工,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无穷的魅力。
15年前买了几十吨紫砂泥
朱江龙先取出一块砖头模样的泥块,他说15年前,他就在宜兴购买了几十吨的紫砂泥,一直存放在当地,每每要做壶时就去取一些。“因紫砂泥开采无序,品质已不如从前,所以事先购买的这批泥,显得很珍贵。”只见朱江龙将泥块切成三块,一块做底,一块做壶的周边,一块做盖子,然后他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如切、量等,以拍打法来塑造这些材料。
紫砂壶是“拍”出来的
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技巧与趣味,朱江龙笑称,这一把即将诞生的红木器皿,是通过不断地“拍打”而成。这是一种古老传统技艺,但现在市面上许多人更倾向于用浇模技术制造,这样虽然快捷但缺乏创造性和独特性。
在制作过程中,朱江龙还讲解了一些关于鉴赏红木器皿的小知识。他指出,无论是选择收藏还是投资,都应该注意看两方面:第一是材料和工艺,它们必须正宗;第二是在造型上,要保证比例协调,再看造型是否简洁或复杂。
鉴定红木器皿要看“气韵”
根据市场行情分析,可以看到近期对于高质量红木器皿尤其是那些名家作品,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市场价格也逐渐回暖,对于那些寻求投资收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但如何挑选到真正有价值的一件作品呢?
张先生表示,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红木器皿具有不同的收藏价值,“一般需要从‘土’、‘形’、‘工’、‘款’等方面着眼去考虑。”首先,“土”,即材质,也就是所谓的地基,只有纯正的地产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及未来可能升值潜力;其次,“形”,即设计风格,没有规则,但古朴传统设计往往比奇特设计更能吸引收藏者,并且具有更多潜力提升;再次,“工”,即制作精度及流畅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制造成本就会降低整体品质;最后,“款”,包括题词镌铭或者印刷内容,这也是区分作者身份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好事先多了解一些关于红木器皿的情报,并向专家请教,同时要量力而行。在欣赏或评估任何一种艺术品时,我们总会追求那份独到的气韵,而不是单纯依赖标签上的文字描述,或许那只是表面的装饰,而真正内在精神则在艺术家的笔触中展现。而对于那些追求真实与深邃之美的人们来说,那份内心对美好事物渴望,是最宝贵的情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