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艺术源于何时从拍子中寻找答案
紫砂壶:从泥土到艺术品的奇妙旅程
在南京,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朱江龙正在他的工作室里,为我们亲手制作了一把紫砂壶。这整个过程,精细到令人惊叹。15年前,他在宜兴购买了几十吨紫砂泥,这些珍贵的材料一直存放在当地,每次要做壶时就会取出来。
朱江龙将泥块切成三块,一块作为底部,一块为壶周边的一部分,还有一块用于盖子。他先用拍打法给壶周身的那块泥料进行处理,各种工具悉数上场,或切或量。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采用“拍打法”,朱江龙笑称,其实一把紫砂壶是“拍”出来的,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但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做了。
制作完成后,朱江龙还特地向我们讲解了一些紫砂壶鉴赏的要领。他表示,好的紫砂壶有很多个性要求,这些都贯彻在每个制作细节里。如今不少市民在收藏紫砂壶时喜欢根据一些图书来按图索骥,其实最关键的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即收入高低等来购买。
鉴定一把好看且具有投资价值的紫砂壶并不容易,它们需要通过“气韵”这一标准来判断。“气韵”是一个非常东方化的情感和审美标准,它指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外表或装饰性的款识。在市场上,不同水平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藏偏好,但一个普遍认可的事实是,最好的作品往往是那些被人创造而非简单浇模而成。
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参与这门生意,他们需要谨慎。很多人将普通土误认为就是一般正宗土;也有人认为越老越好的错误观念导致他们买到了赝品。其实,只有宜兴才是正宗土;衡量一把白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越老越好。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对待这种陶瓷器皿,有一种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于线条审美有一定的法则,“气韵生动”可以作为鉴赏造型的一个准则。而至于印款、刻款这些款识,对于白茶来说,它们绝对不是鉴定真伪时最首要依据,比起胎土、做工,款识比较好辨认但也是最容易作假。如果掌握了胎土和做工辨认法则才能避免只认款识带来的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