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金工妙笔落花流水中的款识搜寻
在紫砂之家,金工艺的妙笔绘画,落花流水中的款识搜寻
紫砂壶,一种文化与艺术的结晶,它们通常在盖内和壶底部印上工艺师的印章,有的还会在壶柄下方署名,每个工艺师的印章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设计风格,而这也是他们的标志。历史上排名靠前把有年款的紫砂壶就是祖师供春的大明正德八年的六瓣圆囊壶,刻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而第二把,在1984年以后才出现在时大彬的手里。在清代以前,紫砂壶的款识多为刻款,而随着壶款及数量的增多,印款也逐渐出现。至于款识的地位,不同年代刻制的地方也不一样,明代时主要刻在壶把下、壶底、壶腹上,而到了清代则刻在盖唇上、盖内和壶嘴下等部位。
今天我们的制陶作家的落款,大都出现在三个位置:一是“把梢上”,一般为名章;二是在“盖里面”,一般为姓章;三是在“ 壶底”,一般为姓名章。这不仅是对作品身份认证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致敬。而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意义或历史价值的大型作品,其落款往往更加精美细腻,以体现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当我们走进紫砂之家,那些精美绝伦的小小泥土艺术品,如同古老神话中隐秘的情缘,都藏匿着主人公们辛勤汗水背后的故事。每一次触摸,每一次欣赏,都仿佛能听到那份深厚情感与无尽智慧,从而引领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与那些远古先人的心灵相通。
然而,当我们追寻这些宝贵信息时,却常常发现它们如同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无处安放。但愿有一天,我们能够找到那隐藏已久的心意,让它们重新浮现,让这份文化瑰宝得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