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窑瓷器的源头与历史探秘

  • 花语故事
  • 2025年02月20日
  • 我国的阶级窑是在分室龙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窑在福建德化最先出现,并且是最为著名的。日本的类似窑设计也深受德化窑的影响,因此日本人将福建德化的这种窑视作串窑的鼻祖。在解放后,我国福建、湖南和四川等地区仍然广泛使用这样的窑来烧制瓷器。 阶级窑通常依山而倾斜地建筑,每个大体可以分成8到10个间隔,大小各异,每个间隔之间都有通气孔,以便于空气流通。而每个间隔前面近乎隔墙处则设有燃烧室。在烧制过程中

阶级窑瓷器的源头与历史探秘

我国的阶级窑是在分室龙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窑在福建德化最先出现,并且是最为著名的。日本的类似窑设计也深受德化窑的影响,因此日本人将福建德化的这种窑视作串窑的鼻祖。在解放后,我国福建、湖南和四川等地区仍然广泛使用这样的窑来烧制瓷器。

阶级窑通常依山而倾斜地建筑,每个大体可以分成8到10个间隔,大小各异,每个间隔之间都有通气孔,以便于空气流通。而每个间隔前面近乎隔墙处则设有燃烧室。在烧制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一间冷却时余热来预热助燃空气,因此在热能利用方面,阶级窑相对较为完善。但由于其宽敞高大的结构,火焰会呈现分层现象,从而导致内部温度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阶级窑比龙炉更易于控制氧气回流与正压条件。在还原阶段,如果掌握得当,可以使游离氧量小于1%,从而烧出质量更好的细瓷。

这种类型的地质工具有与龙炉相似的优点,但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烧成质量更佳,即使用于制作日用瓷品,由于其内部多数保持正压状态以及厚实的墙壁,两侧制品发黄的情况也较少。此外,它们在匣钵损耗方面表现出色,再者劳动强度略低于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