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长大后才知道此壶中竟藏着上水石暗藏僧帽玄机你是否曾想过这些神奇的元素原来都是隐藏在故事
在莲花的舞动中,紫瓯倾泻,虚冠映照佛性。汪寅仙老师曾以此形容一壶“仿时大彬风格”,却蕴含了顾景舟先生超越前人的精髓——僧帽壶。
僧帽,这个名字,便如同出家人头上的神圣之物,历代承载着佛教的纯洁文化。它最早在元代以瓷器为媒介传承,而明清后期,当大量陶艺师转向紫砂艺术时,也将僧帽的造型带入了这片土地,从而开启了紫砂僧帽壶的传奇。
紫砂中的僧帽壶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元代最早出现的高型;第二种是李茂林款式,以其独特篆文和楷书铭文著称;第三种则是时大彬款式,其五瓣莲花与正五边形盖相融合,是这款壶型的一个巅峰之作。
从时大彬到李茂林,再到今天,僧帽壶一直是紫砂工艺中难度最高、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类作品。一方面,它需要全手工制作,对泥土干湿度把握得当,一点小失误就可能导致裂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造型理解与领悟,不仅要避免刻板,还要保持灵活性,不让作品失去骨架精神。
然而,顾景舟仿制时大彬款式的僧帽壶,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制工精细,与古器相得益彰,同时又赋予新意,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僧帽壶,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圆润还是六方,有高也有矮,有圆有方,有半圆锥形,以及不同的莲花设计和滴子形式。这一切变化,都源于不同风格设计,又展现出了丰富美感。在这些细节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璀璨文化,更能窥见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匠心所至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