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大师紫砂壶壶口暗藏瑕疵花大价钱不一定贵好
近日,一些壶友在紫砂之家留言称,他们购买的紫砂壶,壶口竟然存在瑕疵。他们描述说,壶口位置与壶盖相接处有明显的磨痕状划痕,且光滑度不一,有轻微的划痕迹象。在对光照射下,这些划痕尤为明显,同时触感上也有细微毛刺感。
然而,这并非瑕疵,而是现代紫砂工艺中的一项特殊处理——整口工艺。制壶时刻意将壶盖设计得大于壶口一圈,然后在烧制后使用金刚砂在接触面上进行打磨,将两者精确吻合。这就是所谓的整口工艺,是提升紫砂品质的重要步骤之一。
紫砂作为一种材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现象,即使使用同一种泥料制作出的不同部件也会因收缩率和基数差异而导致大小不一。因此,生坯时需要根据比例精心制作盖子和盖口,以适应这种自然发生的变化。
掌握正确的收缩率对于制作高品质紫砂器具至关重要,但由于每种泥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即便是技艺高超的人手,也难以完全把控。此外,由于早期窑火技术较低,每次烧制都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古代很多传统式样上的茶具往往缺乏严谨的手工整理。
整口工艺要求严格控制:
壶盖不能过大,不仅影响整体美观,还可能增加整理时间,而且无法保证最终结果。
壶盖必须略大于壶口,如果生坯尺寸太小或正好,那么即使经过多次尝试,最终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结合。
"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对整体质量有什么影响?
"一次烧成"指的是在干燥状态下直接将装有石英粉、补充好的零件一起放入窑内完成所有工作。一旦形成固态,便难以再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得完整吻合与通转成为挑战。而通过金刚砂打磨后的“破皮”区域,则容易积累茶渣造成黑道问题。
"二次烧成"则是在第一次成功出窑后,再进行一次修复操作:除去火焰遗留物、损坏部分,用原材料覆抹并再次进窑加热。通过此法,可以消除之前产生的小裂缝,使其变得几乎不可见,从而达到了完美无瑕的地步。
总结来说,“暗藏瑕疵”的这些划痕实际上是由打磨过程中的物理作用所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陷,而是一种提升品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