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基础美术教育探索线条与色彩的世界
自从1983年,我开始了对基础美术教育的研究,直到2007年前后,这一领域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1995到2003年间,我出版了大量儿童美术教学及教育研究著作,这些作品涵盖了潘元石、陈辉东、夏勋、郑明进、刘振源、李英辅和陈武镇等一大批美术教育研究者的成果。
这些研究者们在小学或“国教”辅导团担任美术科辅导员期间,都曾是各地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科毕业生。在他们的研究方向中,主要集中在儿童美术教学领域,如艺术家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画教材教法》、《通过美术的幼儿教育》等,以及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如何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怎样了解幼儿画》等。
此外,我们还引进并翻译了许多欧美、日本著名学者的作品,如艾斯纳、凯洛格和稻尾博子的著作,以及多田信作教授关于孩子绘画与图案制作的书籍。这些建议不仅丰富了我个人的专业知识,也为中国当时的小学教师提供了宝贵资源。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理论和实践性的工作已经超过10年,但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刘振源先生提出的四个目标——培养人格、开发脑力增强生活力,为艺术而教育——至今仍被视为指导我们进行儿童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点。此外,郑明进先生关于幼兒畫的心理分析也一直是一个深入讨论的话题,而夏勋先生则提出要避免将孩子束缚于固定的画理和画法,而应该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
尽管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这些早期工作对今天中国小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经验的手段,也让我们能够根据我们的文化特点来设计适合本国孩子学习过程的一系列课程内容。我相信,如果能继续这样的探索与创新,将会使我们的基础美術教育更加全面,以适应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