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猪笼草绕指柔情的绿意盎然
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独具风铃形状捕虫笼的热带食虫植物,原产于婆罗洲。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导致了其原生地的消失,目前是否仍分布于其他地区或已灭绝尚未明确。因此,它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风铃猪笼草以其特有的外观著称,其茎短小、圆柱形,可长达20-50厘米且宽仅4毫米。叶片坚韧无柄,呈剑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12厘米宽至2厘米,是一棵典型的低矮植物。
它唯一的一种捕虫笼呈钟型,可高达10厘米直径5.5厘米,其中内腺体区占下部四分之一。唇非常窄,变成一排小齿,而盖子则呈椭圆至长椭圆形,无附属物。一条1毫米长的唇颈连接唇与盖子,为其独特之处。
在潮湿石灰岩壁上海拔300-500公尺区域生长,这是一株多点发育而形成丛生的低地品种。在1997年,一位研究者在沙捞越古农姆鲁国家公园重新发现了这朵濒危之花,使得它免遭彻底灭绝。
关于风铃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的分类学关系,有争议,但它们的地理隔离和栖息地差异使得它们各自保持独立的品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