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速递全国风铃猪笼草捕虫之美
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独具风铃形状捕虫笼的热带食虫植物,原产于婆罗洲。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导致了其原生地的消失,目前是否仍分布于其他地区或已灭绝尚未明确。因此,它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风铃猪笼草以其特有的外观和捕虫机制著称。它的茎短而圆柱形,有时可长至50厘米,叶片革质,无柄,以剑形至披针形出现,最长可达12厘米宽2厘米。此外,每一片叶基部都包裹着茎,并有两侧各两到三条纵脉。
这类植物的捕虫笼呈钟型,可高达10厘米、直径5.5厘米,是一种独特且美丽的结构。在内层,只有一小部分是腺体区,而唇则非常窄且变成了一排小齿。
风铃猪笼草通常生长在地面附近,每株植株多个生长点组成丛生群落。在海拔300到500公尺潮湿石灰岩壁上,它们形成低地品种,这使它们在环境适应方面显得特别敏捷。
尽管曾经一度认为这种植物已经灭绝,但1997年,它在沙捞越古农姆鲁国家公园内再次被发现。这次重新发现表明即便在极端条件下,这些生物也能够存活并繁衍后代。
关于风铃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的关系,一些分类学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但由于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因此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确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