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砂杯制作黑紫砂不是泥料工艺的奥秘在这里
在古老的宜兴窑场里,曾有一种罕见的紫砂器——黑紫砂。它并非一种泥料,而是一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其深邃的乌黑色泽和特殊的耐高温特性闻名遐迩。据明代史料记载,黑紫砂器不仅外表如同夜空中最深沉的星辰,更是胎体断面呈现出一致之美,如同宫廷珍宝般庄严。
然而,这种宝贵的品种早已失传于世。清乾隆后期,由于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丢失,黑紫砂这一文化瑰宝随风而逝,只留下故宫博物院及日本一些机构中的寥寥几件珍品作为遗迹。
百年间,一些勇于尝试恢复这失传技艺的人们不断探索,但都未能成功。一直到2005年前后,绘画艺术家袁野跨入了这个领域,用十年的时间研究紫砂泥料和烧成工艺,最终在2015年成功恢复了这一失传多年的秘密,使得作品达到了汗青记录上的高度。
袁野采用“还原焰烧制法”烧制紫砂器,其胎体具有独特双气孔结构,不仅耐高温且保茶适茶性能更佳。在1300℃高温下熔化后的陶瓷与普通紫砂相比,更显出其卓越之处:敲击时发出低沉木声,而不是金属音响。这不仅证明了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也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与创新精神。
2017年,黑紫砂工艺技艺被收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野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他编撰了一本书《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收录了180件精美品项,并揭示了古窑重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触摸历史脉络的手感经历。
以此,他让这种原本濒临消亡的小巧艺术,从无到有,再生华章,对宫廷文化、故宫陶瓷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10年的刻苦专研,让一个绘画师转身成为一位重新点燃过去光芒的人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千古代偿的一份敬意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