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藏宋代泥塑井神像瓷器工艺品摆件图片大全古韵悠长似诗书

  • 花语资讯
  • 2025年02月13日
  • 在镇江博物馆中,展出了一对精美的宋代泥塑井神像(图见),它们分别高19.5厘米和20.5厘米。这两尊雕像出土于镇江市大市口一处古老的宋代井中,各自安置于两个相对的砖砌壁龛之下,承担着监守水井、调节泉水的职责。每一位井神都拥有微微弯曲的眉眼和满足而愉快的笑容;他们穿着宽松的大袖长袍,并且遵循右衽习俗,在腰部束有带子;端坐于仿佛涌泉般流动形态的座上。一尊井神头戴发髻,一臂举起,一臂垂下,手掌轻抚膝盖

镇江博物馆藏宋代泥塑井神像瓷器工艺品摆件图片大全古韵悠长似诗书

在镇江博物馆中,展出了一对精美的宋代泥塑井神像(图见),它们分别高19.5厘米和20.5厘米。这两尊雕像出土于镇江市大市口一处古老的宋代井中,各自安置于两个相对的砖砌壁龛之下,承担着监守水井、调节泉水的职责。每一位井神都拥有微微弯曲的眉眼和满足而愉快的笑容;他们穿着宽松的大袖长袍,并且遵循右衽习俗,在腰部束有带子;端坐于仿佛涌泉般流动形态的座上。一尊井神头戴发髻,一臂举起,一臂垂下,手掌轻抚膝盖,而另一尊则双臂抬起(但缺少手部细节),并将脚蹬入靴子。另一尊头顶束发成双角状,余下的发丝随之披散开来,其双臂也被描绘为抬起(同样缺少手部细节)。这对泥塑井神与流行于当时的人物造型,如“寒山”、“拾得”,十分接近。这些角色源自唐代的一位高僧,他们曾隐居在天台山上的寒岩,与国清寺里的拾得师傅相遇,就像是亲兄弟一般。

这对泥塑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宋代工艺品制作水平,也反映了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繁盛的情况。在此背景下,这些作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这些雕像还展示了汉族传统服饰以及北方民族习俗之间独特融合的情景,从而揭示了不同文化元素如何在历史进程中交织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通过比较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中的元代画作《寒山拾得图》,可以看出人物造型与泥塑雕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而深圳望野博物馆所藏金代彩瓷塑人面纱亦具有类似的风格,但区别主要在于衣饰风格:宋代泥塑沿用汉族传统右衽衣装,而金 代红绿彩瓷则表现为北方少数民族左衽习俗。此外,从胸前佩戴佛珠这一特征来看,那些红绿彩人物更可能是寒山、拾得。

从制作技巧上分析,这对泥塑井神与镇江五条街小学附近曾经存在的一处宋、元时期的手工作坊发现出的其他泥塑作品相同,都可推断为由该工作坊所创作。这表明宋代镇江地区的泥塑艺术事业规模宏大,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刻影响,并成为了当时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