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烧成与龙窑中华官网指引我们一炉浊火铸出天地之精华二窑清风吹来岁月的芬芳
紫砂壶的烧成与龙窑之谜,中华官网深藏古籍中的秘密:一炉浊火铸出天地之精华,二窑清风吹来岁月的芬芳。从掇罐到削理,每一步都需细心呵护,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厂房里,工匠们悉心挑选坯件,将玩偶小雕塑和砚台、小盘子巧妙地塞入其中,以节省“窑清费”。装窑师傅是高手,他们能将不规整的掇罐叠至2.6米高,无论是站在凳上还是倾斜,都需极高技艺。
窑内温度达到1 180度时,如有任何倾斜,整个“臼”便会倒掉,不仅损坏了掇罐,还可能伤及周围。烧成后,用黄沙封锁两只匣钵间,再用竹篾箍好开裂处,然后搬下取出成品。
紫砂窑很少由一人包烧,一般多数为大小窑户共同拼烧。燃料统一交给主管,由其采购柴草和用工。在抽签排定顺序后,每个位置轮流使用,即下往上。
龙窑中段部位最为理想,上段次之,而下段则较差,“炉头”向上的八甲更容易出现次品,但费用也相对较低。在中段每一个鳞眼中间,有三“臼”,其中最好的位于中央六臼之一,这里的温度适合制作红泥产品,只有七八只掇罐才能够在这里成功生产出优质的紫砂壶。
因此,大规模的紫砂厂才能拥有理想的烘焙条件,从而生产出高档级别的紫砂壶。1955年景立合作社仍然沿用了品胜窑,而1957年紫砂工艺厂搬迁至新址后,仍继续使用龙窑。但随着劳动力紧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在1959年的某个时间点,被迫停火并转移到外西窑进行烘焙。这场变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也标志着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