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之火与紫砂壶的烧成三章篇幅中融合紫砂书法图片的艺术魅力
在紫砂工艺的传统烧制过程中,掇罐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首先,出窑后的掇罐需要经过削掇罐这一步骤,即重新拼合和修补开裂的地方。使用竹篾箍好、扎好,然后用紫砂泥补缝,并且涂上“白土”以确保密封,因为如果有透漏,窑火可能会进入壶内导致变色或出现次品。
在厂房内完成这些工序后,将壶坯件装入掇罐中,要尽量填满,以减少“窑清费”。往往还会放入玩偶小雕塑等物品来充实空间。在挑选装窑师傅时,要求其拥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因为他们需要将不规则的掇罐叠放在2.6米高处,而不能有一丝倾斜。此外,在高温下如稍有倾斜整个“臼”就会倒掉损坏,还会影响周围产品。
烧成后,要进行沙封,以防止破裂。开窑后,用竹篾箍好再搬下取出成品,对于理划等级并销售至店铺。而待削理的掇罐则需耐心等候。
紫砂窑通常由多个私家所有者共同拼凑一起混烧,每个人的用度统一交给主管,他们负责采办柴草及其他所需用品。在排列顺序时采用抽签法,由下而上轮流使用,因此每一部分都有其优劣之分,最好的部位位于最上面的一段,而最差的是靠近炉头的区域,但同时也便宜得多。
对于每一个中段窑中的每一甲,其内部情况也各异,有些部位适合烧制红泥产品,有些则更适合其他类型。不过,只有那些拥有优良位置的大型烟囱才能够生产高档紫砂壶,这些壶体通过精细控制温度和时间才能达到完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