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殿堂的新篇章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启示

  • 花语资讯
  • 2025年02月12日
  •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的一封信中,他回顾了十年前来中国举办展览时,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十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并表示难以理解这一现象。为了探讨艺术和教育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布伦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在2017年的3月,他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

艺术殿堂的新篇章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启示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的一封信中,他回顾了十年前来中国举办展览时,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十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并表示难以理解这一现象。为了探讨艺术和教育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布伦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在2017年的3月,他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使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数以万计未能清晰树立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少年及其家庭。另一方面,高考制度承担了太过沉重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教育部推进艺考改革,就是为了强调公平、程序正义和整齐划一。然而,艺术类与普通文理科高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两年的艺考改革通过具有权威性和专业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从艺术专业本质特征出发,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基本的艺术校考规范。

首先是强调“招培一体”。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科最齐整的美术学院之一,许多专业招生录取率接近百里挑一,比肩世界顶尖大学。校考试卷既要兼顾丰富性,又要调整招生环节与社会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在新时代大格局下厘清招生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关系,以及完善“招培一体”的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直努力方向。

其次是实施“大类招生”并采取“两段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科宽口径中厚植基础,再提升专业认知,为自主选择形成条件。此外,“1+1+2”制度,即学科基础一年、专业基础一年、专业方向两年实现了由博返约路径,对于确保 招生的紧密贯通至关重要。

再者强调“科艺融合”。国创设立创新设计学院,不仅接受理工科学生,还允许理工科、“艺”、“文”三类学生同框学习。这不仅为传统教育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跨界融合提供了实际案例。而且,这些学生交出了令人惊喜答卷,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文科技结合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是注重“专业素养”。全面推进一个流行概念——建设国家级、一流或省级一流专项项目,全校28个招收专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一流项目构建完备。“精度”的提升要求我们的学校,在坚守造型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加强对新兴形态素养深度检验,如图媒命题就较好地体现这一点。此外,要熟悉经典电影,对东西方五百件历史有把握,或对世界设计史有基本认识,以此检验不只是绘画功夫,更是素养表现。

综上所述,从原有的体系到现在的一系列变革,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不仅对于提高整个系统效率,有助于选拔真正具备潜力的青年才俊,也为他们打下更加扎实而广阔的地基,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