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工艺美术紫砂壶拍出价值的职称查询系统
紫砂壶,逐渐成为都市时尚人士的日常消费品,又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增值品。但你是否见过它是怎样从一堆泥“拍打”成壶的?昨天,南京工艺美术大师朱江龙在他的个人陶艺工作室为本报读者制作了一把紫砂壶,整个过程,精细到让人叫绝。15年前,他在宜兴购买了几十吨紫砂泥,一直存放在当地,每次要做壶时就去取一些。“因紫砂泥开采无序,品质已不如从前,所以事先购买的这批泥,显得很珍贵。”只见朱江龙将泥块切成三块,一块做底,一块做壶周边,一块做盖子,然后拍打壶周身的那块泥料,用各种工具悉数上场,或切或量。
紫砂壶是“拍”出来的,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还会用它的人并不多。如今市面上不少壶是浇模做出来的,创造性就差了很多。制作的时候,朱江龙还特地借着各个细节和过程,为本报读者讲解了一些紫砂壶鉴赏的一些要领。他表示好的紫砂壶有很多个性要求,这些都贯彻在每个制作细节里。
好奇的是,当他开始对本报读者展示如何鉴定一个好的紫沙 壸时,他首先提到了“气韵”。他说,“气韵”的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品评价,也就是艺术作品能否表达出一种生命力、活力或者情感,这对于欣赏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不同于书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对于装饰性的器物来说,“气韵”的体现更为复杂,因为其所需体现出的不是仅仅的情感,而是一个整体效果。
朱江龙接着指出,从收藏投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了解市场行情和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承担风险。他建议普通投资者最好事先多了解一些紫砂壶常识,并向行家请教,同时要量力而行。在选择时,更应注重工艺和材料质量,而非单纯追求价格低廉。此外,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收藏者的审美观念,都有一定的普遍规律,即对线条审美有一定的法则,可以作为鉴赏造型的一个准则。
最后,在谈及款识问题时,他提醒注意不要盲目追求印款刻款,因为这些往往容易作假,而真正决定一个作品真伪与否的是胎土和工艺。不过,如果能够掌握辨认法则,则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正反映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升个人能力至关重要的事实。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中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中遇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