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书画大赛免费报名非凡之举如同点燃学术策展人内心的明灯不是每个人都能勇于启航
近年来,美术界中,不仅名人和官员越来越多地当起策展人,还有不少商业巨擘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种趋势不仅挤占了专业化、学术化的策展空间,也稀释了美术展览的学术价值。一个优秀的策展人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背景和独到的理解能力,还需具备全面的社交网络和组织管理才能,能够筹集资金并协调人员。这意味着,策展工作并不轻松,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然而,在中国,这个词汇似乎被过度泛滥。
那么,什么是策展人?他们是导演吗?还是制片人?抑或是超级奶妈或奶爸……他们好像非常全面,但实际上,真正的策展工作有门槛。根据侯瀚如的话语,一位合格的策划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和批评家。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个卓越的策划应具备以下素质:首先,他们必须能力全端,从经济到法律,再到传媒、管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要掌握充分知识,因为任何一方面可能决定或影响一个成功之举;其次,他们需要体力充沛,因为筹办一场成功之举是一项极为艰难且繁琐的事务,它要求协调全局,同时精确把控细节;再次,他们应当对丰富而深刻的人类艺术史有深入了解;然后,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学术主张,并将潜在的问题提升为艺术话题,以激发社会讨论;最后,他们应养成保存完整档案、建立运营系统习惯与能力。
然而,我们近几年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情况下,有些高位人物挂名策划,而后台隐形手段完成所有实际工作;另一种情况则简单粗暴,将展示简化至只关注文本内容,让作品失去生动感染力。在我看来,这两种状况都是对“学术”这个概念误解甚于忽视。在某些时候,“学术”变成了口头上的标签,而非真实存在于每一次展示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我认为,只有那些真正理解自己角色定位,不但不会过度介入也不甘心旁观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有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文化活动的人。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活动规划者,就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挑战性很强且要求极高的一份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