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大观北宋汝窑特展重现古韵modern Twist
[日期:2011-10-10] 来源:大观北宋汝窑特展 作者:余佩瑾 [字体:大 中 小] 图34、北宋汝窑青瓷盘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9公分 口径14.8公分足径11公分 故瓷017850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89):「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似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乾隆巳酉御题。钤印一「古香」。中心刻篆书「甲」字。 此件作品底部留存支烧痕,底心题刻篆书「甲」字。它曾是「中国艺术展览会」(Thel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的展品之一,於1935年前往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
造型和故瓷17854(图版1)雷同。盘子的弧形圆壁自底足顺著口沿斜直而上。平形底,圈足微外撇,形成具有金银器风格的「捲足」。相似的作品组群亦见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典藏,以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中。
环绕著「甲」周圆,题刻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御题。从「甲字明镌器底心」,以及对照故瓷17854底部「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此«甲»字极可能是在乾隆之前就被雕刻好的。这意味着皇帝所看到并且赞赏过的这款“甲”字装饰不止这一次出现。这除了御制诗之外,还伴随着木座一起流传至今,这个木座在其下方还有“安仪周家收藏”的款识(插图1-1, 1-2),显示在进入清朝宫廷之前,这件作品曾经属于清初的大藏家安岐。
关于“甲”字代表什么含义,对于清高宗乾隆来说,它让他联想到了《周礼·考工记》中的两个词汇:“薛暴”和“髻垦”,分别指釉面上的缺陷和胎骨上的瑕疵。在接触到类似的北宋青瓷盘时,他深受其完美无缺的设计所吸引。而当他再次面对一个类似但略有瑕疵的产品时,他立刻意识到即使是古代文物也可能存在缺陷,更不用说现代制作出的物品了。这一感慨透露出他的尊重与敬畏,以往文物为贵的心态。(余佩瑾)
插图1-1、北宋汝窑青瓷盘木座正面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插图1-2、北宋汝窑青瓷盘木座底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