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之于高校美术师资正如火焰之于铁炉共同铸就了艺术的辉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幸在教育的第一线上工作了数十年,见证了国家文艺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结合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对高等教育及美术创作环境演变的深刻理解,以及目前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我愿分享我的看法与建议。
高校不仅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场所,更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这一领域中,高校师生在创新与学术研究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薪火相传的角度来看,高校占据着美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出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对高等美术教育影响深远。
因此,我们应当将高等美术教育和高校创作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这要求我们首先进行充分调研,以了解当前高教系统中的问题,如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缺乏高峰之类的情况,以及存在抄袭、模仿等现象。此外,还需探讨如何避免作品过于机械化、追求奢华而忽视内容,以及那些只为“艺术”而艺术,不脱离群众实践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对当前高校教学和创作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指导未来工作。此外,应统筹资源整体规划实施国家高等院校美术师资培训计划,将其融入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去。
其次,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让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参与到师资培养中来,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广阔舞台,如“全国大学生美術作品展”,以展示学校教学成果,同时也能反思自身不足。而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可以带来意想不到效果,这些效果单靠一个领域或部门难以实现。
最后,我们还需实施专门针对高校艺术师资的人才培育计划。这可以解决指导教学、指导创作以及营造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坚守艺术理想,加强基本功练习,而不是只注重观念表达;同时,也要提倡不同观点交流,让青年教师开阔眼界,在技艺水平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