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利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屠夫系列

  • 送花艺术
  • 2024年11月22日
  • 张恩利90 年代作品的风格,脱离了当时社会现实主义的主流艺术型态,映照出艺术家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透过自身作品折射整个时代,强烈表达情绪的愿望。此时期之作,成为张恩利最炙手可热的系列。 时代的肖像 张恩利热衷于观察周遭日常生活里的平凡人物,并于画布上记录经济改革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图景。 在他90年代的作品中,《屠夫》系列的写实描绘引人注目。《二斤牛肉》与《屠夫》系列中,张恩利用粗犷狂野的笔触

张恩利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屠夫系列

张恩利90 年代作品的风格,脱离了当时社会现实主义的主流艺术型态,映照出艺术家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透过自身作品折射整个时代,强烈表达情绪的愿望。此时期之作,成为张恩利最炙手可热的系列。

时代的肖像

张恩利热衷于观察周遭日常生活里的平凡人物,并于画布上记录经济改革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图景。

在他90年代的作品中,《屠夫》系列的写实描绘引人注目。《二斤牛肉》与《屠夫》系列中,张恩利用粗犷狂野的笔触,简单的背景和屠夫的黑白身影,与桌上的红色肉块形成鲜明对比,使肉类市场平凡景象显得更有冲击力,屠夫的形象深刻留在观众的脑海中──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及错身而过的生活细节。

《屠夫》系列受到培根(Francis Bacon),蒙克(Edvard Munch)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对张恩利来说,早期剁肉的案板和屠夫是时代的肖像。他把这些日常被众人忽视的周遭场景独立而出,让我们凝视这些人物和物体,反思当时的社会真实写照。在《二斤牛肉》和《屠夫》系列中,张恩利以阴郁的色调和汹涌的笔触,用菜市场口的屠夫、刀、肉与案板,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单调而平凡的市井小民与生活斗争,与麻木斗争,与任何可以指代的物件斗争的人物肖像。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张恩利个展“会动的房间”中曾展示了该系列的《屠夫(五)》,《屠夫(四)》和《二斤牛肉》。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会动的房间”
2020年11月7号至2021年3月7号

《屠夫(五)》
2000 年作
油画 画布
190 x 110 cm

《屠夫(四)》
2000 年作
油画 画布
190 x 110 cm

《二斤牛肉》
1993 年作
油画 画布
158 x 98 cm
《二斤牛肉》是张恩利拍卖记录第三高的拍品 (成交价为609.5万人民币),中国 上海 龙美术馆收藏

该系列在西方也受到高度关注,从泰特现代美术馆收藏的两件作品就可以看出:

《肉类市场》(二)
1997年作
油画 画布
169.9 x 149.8 cm
英国 伦敦 泰特美术馆收藏

《肉类市场》(一)
1997年作
油画 画布
169.7 x 149.7 cm
英国 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

“我们都是案板上的肉”

张恩利曾对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这样说:

我爱吃肉,所以那些屠夫就成了我观察的对象。我画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以卖肉卖菜的人为原型。1997年,我画了两幅画《肉类市场》(一)、(二),后来画得越来越多。后来我把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所有作品都命名为《屠夫》系列。图像中的压力感主要是由于不可改变的社会现状所造成的,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绝望。90年代初,我写过一句话:“我们都是案板上的肉,但时不时地扮演屠夫的角色。”

《盛宴4号》
2000年作
油画 画布
247.7 x 198 cm.

案板上的肉: 谁执刀谁是肉

《屠夫》系列提醒我们观察和审视生活的细节,甚至这也体现在张恩利后来的作品中:生动的人物肖像消失了,他的绘画从喧嚣、嘈杂的“人”的表达转向了缄默的“物”的时期,并以物拓展出“容器”、“绳子与皮管”、“树”等系列作为主要发展的脉络,更以空间抽象绘画为探索的线索。艺术家放大了我们在日常生活或空间的物体,让我们重新审视习以为常而错过的细节。

屠夫系列的痕迹甚至延伸到《吃》系列, 像《盛宴4号》(目前张恩利作品拍卖纪录榜首,成交价为 1725万人民币)里的人物,作品中的人物也都是用类似粗笔创作,《屠夫》系列里血淋淋的肉变形为这幅作品中圆胖的身躯,狼吞虎咽大口吃著,彼此之间却也像一团团红润的肉块。《吃》系列呼应了《屠夫》系列的中心概念,它反映了张恩利对日常生活敏锐的观察。《屠夫》系列看到人们的日常, 在经济改革工作的艰辛;而《吃》系列更进一步延伸,巧妙的透过画面看到了社会的某个进程,经历饥饿的人们自豪于饮食过量导致的体脂率暴增,是昭示富足的妙不可言。

张恩利的作品深具开创性,在中国社会的前进时代里弥足珍贵,《屠夫》系列昭示著艺术家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条主要叙述线索,即是作品与中国社会变化的互文关系,透过作品反射时代,时代浓缩于作品之中。而张恩利擅于捕捉城市化与消费文化中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其创作于1990年至2005年的具像人物肖像,更是收藏市场热烈追捧的作品,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的前六名均是此类作品,可见藏家的喜爱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