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紫砂名家人名录龙窑与烧成的艺术对话三
紫砂工艺的精妙:从掇罐到龙窑的艺术探索(三)
在现代紫砂名家人名录中,烧成出窑后的掇罐需要重新拼合,称为“削掇罐”。如果开裂的掇罐先用竹篾箍好、扎好,再用紫砂泥补缝,并且使用收缩很小的“白土”糊好。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窑烧时明火透进去,导致茶壶变色成为次品。往掇罐里装坯件,要尽量装满,以节省“窑清费”。因此,壶坯里往往会套进玩偶小雕塑,边上旷地空闲处装上砚台、小盘子等。
以上工序是在厂房里完成的,然后挑到龙窑中装入。装窑师傅是最高技术师傅,在窑底斜面把一个个并不太规整的掇罐叠起来,这需要很高水平。在2.6米高度的地方,要站在高低脚专用凳上才能举上去,还不能有一丁点倾斜。一旦稍有倾斜整个“臼”就会倒掉损坏,还会伤及两旁及前后。
烧成后开窑,将打开裂的掇罐箍好,搬下,然后挑进厂房,把里面的成品拿出来,对于不同的级别进行理划后拿到店里出售;剩下的掇罎等待削理。
龙窑座是私家所有,不同大小业主拼一起混烧,一些实力大的多占几甲,小业主也有二人拼一“甲”的,用度统交给大业主,由其采办柴草及所有用工。
每条龙窑有部位孬好的分界线,最好的部位在最上面的一段,即第四户口向上的十八甲,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和价格。而一般来说,每一条龙都由最有实力的业主包下来烧制。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大业主才能生产出高档紫砂壶,因为他们能控制更优质的地段,以及更精细的人手操作。
1955年景立紫砂合作社时,他们仍然沿用品胜窑来制作产品,但到了1957年,他们搬迁了位置至河西现在位于紫砂工艺厂位置,但当时并没有停止对龙瑜使用。此外,在1959年的某个时候,由于劳动力紧张和资源短缺,他们不得不决定停用品胜瑜,而转而使用经改造后的外西瑜来制作紫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