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作品是否能像苏富比秋拍那样屡创新高体现了艺术与市场价值之间的深刻对话
记得1993年上海举办的“朵云轩首届字画拍卖会”曾轰动一时,当时,朵云轩这个书画专场在很多行内人眼里具有“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拍卖——拍卖公司持有注册证书,拍品类别清晰,成交额合理。155件拍品在海内外买家踊跃竞投下最终成交835万元,比起当时北京文物市场2188件拍品、300万元的成交,朵云轩已经向国际规则下的艺术品拍卖会靠近了一大步。此后,在朵云轩字画拍卖的影响下,艺术品拍卖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并被广大的收藏者、投资者接受或认可。
从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季成交可以看出,外围的大量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入艺术市场,特别是稀缺的艺术品。所以,这次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2010年秋季拍卖中呈现总数超过370件罕见奇珍,是历来最高估价的一次事件。而这其中,“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无疑成为该部分最大亮点。这供计13件,其中,一件清乾隆浇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66亿港元天价成交创明清瓷器世界纪录,被认为是当日焦点;另一件重点的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则以1.4066亿港元超越最高估价。
此方白玉玺称为“信天主人”,制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与乾隆前期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有密切关系。在2009年的金融界的大腕刘益谦,他通过大量收购内部职工股等获得极高收益,将获利资金同样流回市场,如在2009年春季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他以6171.2万元收购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在2009年秋季北京保利又以1.69亿元收购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国内富翁、大藏家特别是金融资本介入,我国艺术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它充满机遇和挑战。谁把握得好,将是最大的赢家。在这个背景下,不难预见传统瓷器和玉器有望异军突起,与中国字画、油画并驾齐驱。一方面,这意味着更多稀缺且独特的手工艺作品将被发现并重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引发更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国家一级美术师厉害吗?答案显然是在于他们能够将个人才华转化为社会价值,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技艺水平。当一幅作品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地位,那么其背后的故事就更加引人注目,从而展现了我们对于文化和历史了解程度以及我们对这些东西所付出的尊重度。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重要的交易都能吸引如此广泛关注,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更宏伟愿景,即文化财产作为一种经济力量,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和社群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