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茶与包浆的奇妙融合揭秘传统工艺
任何物品使用时间久了或者长期搁置不用都会使其变旧的,即使这个物品没有坏,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本以为玩物都是这样的,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等有文化内涵的物品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包浆”是如何形成的?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这三种变化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的“包浆”。
除了正常使用,刻意的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必会与正常使用产生结果存在差异。虽然最后也可以获得某种“包浆”,但和正常使用产生的一般来说还是存在观感上的区别。
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价值判断一直坚持认为,“老”的比“新的好”。这是基于一种独特价值观念,它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以此作为认可作品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有着显著包浆痕迹被普遍认为更加珍贵。
其二是我们对于时间本身赋予的情感价值。“金钱不能买来岁月,只有经历才能让人感到年华。”当一个茶壶拥有丰富历史时,其价值因而增值。每一次泡制,每一次擦拭,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这样的壶体才更具吸引力,更能触动人心。
其三是心理学上的亲切效应。当一件东西经过长年的沉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它便拥有更多的心理关联,从而增加了情感上的依赖。这份情绪联系让人觉得有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个人的过去,使得这些带有明显侵蚀痕迹的事 物变得更加具有亲切性,对于那些寻找生活故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灵慰藉。
怎样正确看待包浆?
正如古代智者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不知恶之为恶。”同样地,对于那些积累了一段时间后逐渐生锈或出现裂纹的问题,也应该如此思考。追求过度发亮或过度磨损其实是一种病态行为,它背离的是真正审美的手法。当所有人都在争取那完美无瑕的时候,一系列错误做法便悄然浮现,比如不断地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改善壶体,而忽视了原有的设计初衷和材料特性,最终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甚至破损。
然而,无论如何,一根粗暴的手法是否有效并不是衡量真实宝贵事务重要性的标准。何况,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速壶体早日走向废弃,不利于延续其原本的地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也是付出了额外代价换来的,所以并不划算。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盲目跟随潮流,要尊重原有的自然状态,让一切自然发展,不要强行干预即可得到最佳效果。如果你愿意静心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那么这份自然呈现出来的一点点磨损才最具意义,因为它们代表着你的选择,你的心路历程,以及你生命中不可复制的一部分记忆。你以什么方式去拥抱你的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欣赏到那些因为时间而变得温柔平滑的小小瑕疵,而这些瑕疵正是那个壶蕴含着多少个故事——你的故事,是它最宝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