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纹样图案的璀璨辉煌建国瓷制作之巅峰之作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建议:“作为瓷器之国的新中国,我们应当以鲜明的方式展现新时代的风貌,将历史上的佳绩总结为创新的国家用瓷与礼品瓷。”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并成立了由景德镇为核心,其他陶瓷生产区协同参与的“建国瓷”领导小组。景德镇设立了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由赵渊市委书记担任主任,这标志着试制专门为国家大典、接待外宾和领导出访所需的“建国瓷”正式启动。
为了确保“建国瓷”的高质量生产,1953年轻工业部组织了一系列科研单位和艺术设计专家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景德镇地区的地质资源、坯釉配方、烧制工艺以及装饰技巧进行了三个月的全面考察。这项工作不仅收集了大量数据,还通过理论分析选出了最佳方案,最终成功组织起大规模生产。在这批共73556件“建国瓷”中,有中餐餐具、中西式茶具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参加国际展览,也被赠送作礼品,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影响。其中,以青花斗彩技术著称,其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明代成化和清代雍正时期。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增多,“建国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国家外交部门、驻外使领馆及各类宾馆均要求使用这些精美无比的手工艺品。而且,每当中国代表团出访或举办盛会,都会选择最好的“建国瓷”作为礼物。此后,“国家用瓷办公室”便成为常设机构,负责试制和生产,对外界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基础上,景德镇陶窑研究所于1954年再次与其他单位合作,对历代珍贵陶器进行现代化测试,并开展试制工作。这一研究由全国知名冶金陶砖专家周仁和赖其芳带领,他们对原料配方进行科学分析,为景德镇传统技艺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此刻,景德镇陶器制作已建立在全面的科学知识之上,不再是凭经验,而是有系统地整理资料,从而结束了一段盲目操作的情况,让人们更加了解到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