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如何读懂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的抽象画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对于赵巍来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的抽象画可能会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就像他在乡村妇女购买窗帘或画布时的感受一样,他通常不仅仅基于个人审美和文化背景来选择,而是结合专业知识,深入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单纯地觉得好看,还能够解读其中的艺术原理。这说明,“美”实际上存在于形式之中,而非内容,“美”有着无形的影响力。
眼见、耳听、细嗅的抽象美
毕加索的一些作品常常让观众感到难以理解,但毕加索说:“鸟鸣悦耳,你听得懂吗?”就像闻花香一样,我们只有闻到花香才能辨认出是不是玫瑰花,最初我们只是感受到花香,然后通过认知过程辨认花的种类。
我们的辨认度来自客观事物,而感受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和抽象的概念。比如英语中26个字母是抽象的,却组成了单词、长短句、文章、小说……这正是抽象到客观变化中的一个例子。
精炼且丰富
赵巍对待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的抽象画,就像是对待一幅幅精心编织出来的情感故事。他知道这些画作不追求完全准确地描绘客观世界,而是在通过形状、色彩、纹理和线条等元素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同材料不同的风景
赵巍也知道,无论国画还是油画,都有其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他了解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墨汁、颜料和宣纸——以及不同的技法——中锋或侧锋绘制内容,用以呈现他的主观感受和思想,这些都是实现抽象美基础工具,不同于作品与“美”的内容本身。
每个人的视角都不同,每次看到一件艺术品时,他们都会带着自己独特的心情去解读。这种差异性正使得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因此,如何读懂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的某幅具体作品并不需要过多分析,只要你愿意停留在它面前,让自己的内心响应,那么即便是不太懂专业知识的人,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从而享受到更多关于“什么叫做真正好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