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与朱沅芷

  • 鲜花养护
  • 2024年11月07日
  • 巧拙相生,以形写神 关良《花卉与瓜果》 「生活为我传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要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这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如果不出新,不是有所追求、有所改变,势必失去它的生命力。时代无穷尽,艺术也无穷尽。」 —— 关良 着手成春豪爽洒脱 关良(1900-1986)花卉与瓜果 油彩画布 50×50 cm 来源: 广州名医尹秀莲收藏

关良与朱沅芷

巧拙相生,以形写神 关良《花卉与瓜果》

「生活为我传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要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这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艺术如果不出新,不是有所追求、有所改变,势必失去它的生命力。时代无穷尽,艺术也无穷尽。」

—— 关良

着手成春豪爽洒脱


关良(1900-1986)花卉与瓜果
油彩画布
50×50 cm
来源:
广州名医尹秀莲收藏
现亚洲私人藏者继承自上述来源
估价: HKD 1,000,000 – 1,500,000

在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上,关良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代表。其于1917年留学日本,先后入川端绘画研究所与太平洋美术学校求学,在藤岛武二与中村不折的教导之下,受扎实的西画训练,两位师长作画均师法西方后印象派,而中村更对中国传统水墨绘画有深入的研究,让关良除了建立起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识,更追求在创作中融入中国的民族性,与个人对于笔下题材的个性化诠释。1922年学成归国后,他除投入教育,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与上海美专之外,更与艺术家陈抱一共同组织画会,经常连袂举办展览,关良笔下的景物造型生动,笔法纵横恣肆,用色明丽,以带有拙趣的笔调匠心独运地表达对事物的观察,为当时保守的中国画坛注入新的生气,可谓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手。


1956年关良与夫人顾卓英于天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所举行的「关良教授画展」上合影

其油画创作以风景与静物绘画为主,《花卉与瓜果》即为关良静物系列的箇中代表。在这方形的画面中,关良以豪爽的大笔勾勒出餐桌上的一盘瓜果与盛开的盆花,下笔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迟滞,便将画面的空间感经营出来,过程中,他并未采取全然的写实之法,而是将对象物的造型作减法的单纯化,透过爽朗与简链的用笔,保留事物的本质,并加入了些许的变形,让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拙稚趣味与一种率真的形象美。看似随意挥洒,实则大巧若拙,如细观前景盘上葡萄的描绘,瓜果本身的体量感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仍清楚地被交代出来,粗犷中带着细腻,巧拙相生,宏观与微观兼具。


关良《花卉与瓜果》作品局部

在用色上,关良运用了许多对比的色彩为画面带来一种跃动的张力,如前景桌巾的蓝,衬托着瓜果黄,红花配绿叶,红苹果与绿柠檬相映成趣。而在中景里,他以简笔便将花朵盛放与饱满的风姿传递出来,足见艺术家的功力。作品如同知名美术评论家金冶先生所言:「关良的油画创作,走着一条没有别人走过的路。他把中国画论中一些精湛的画理运用到油画创作上。他的油画造型简链,色彩鲜明,下笔有力,极有精神,不同于欧洲的油画,具有中国绘画的特色。我国绘画在传统形象的塑造上,是讲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及注重精神表现。」给人鲜明的印象。


同为尹秀莲旧藏的关良之《静物与鱼》(39.9x 49.5cm,油彩画布) 于香港苏富比2014年10月6日的拍卖会上以316万港币易手

《花卉与瓜果》来源有序,出自广州名医尹秀莲的收藏,尹女士早期在日本留学时因缘际会结识关良,十分欣赏关良大胆而拙稚的作品,回国后仍与艺术家保持联络,并曾向他购藏数件画作,期间,因担忧作品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将作品深藏在老家地下室多年,在她去世后,其后人因翻修祖屋才意外发现此作及另三件关良的《静物与鱼》及《唐僧与悟空》《钟馗》,后者曾分别于2015年至2016年先后于香港苏富比上拍,当时分别取得316万与320万港币的成绩。《花卉与瓜果》是次现身,值得藏家期待与关注。

钻石主义的开创 朱沅芷


朱沅芷 ( 1906-1963 )旧金山街景
油彩画板
一九二六年作
27.5×20.3 cm
来源 :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HKD 580,000 – 780,000

2007年,北京中国美术馆呈现了「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大展,汇聚来自欧美数十家重要艺术机构的展品,呈现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120位艺术家作品,展陈了从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罗斯科(Mark Rothko)、沃荷(Andy Warhol)之作,当中,也收纳了朱沅芷的代表作《车轮:工业纽约》。展览开幕会上,美国艺评家安东尼(Anthony W. Lee)特别指出:「朱沅芷是一位现代派画家、美籍华人、文化激进分子,也是一位发明家。」,突显了朱沅芷在美术史上的关键性位置。而几家国际重量级的美术馆,如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洛杉机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也均有其作品收藏。

前卫的创新者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留洋风潮中,朱沅芷并未如同辈的徐悲鸿或常玉一般选择到法国留学,他在1921年至旧金山投靠在当地工作的父亲,加州自由开放的风气,让朱沅芷得以发展对于艺术的兴趣。其于1924年进入加州美术学校,在师长欧菲德(Otis Oldfield)的教导下,开启对于色彩、结构、如何呈现物体中心内涵的思考,他融合了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精神,创新地提出了「钻石主义」(Diamondism)。主张创作过程由物理,心理与精神性组成,要透过作品的色彩、形状、光线来引发观者的情绪,并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在创作手法上他主要以色块来构图,从画面的中心向外扩张,如钻石的结构映射着事物的本质。


作画中的朱沅芷,1926年

他并于1926年创立中华美术学校,透过实际的教学,提倡钻石主义的精神,而钻石主义的画风,贯串了他自1924至1927年旧金山时期的创作,并大获外界赏识,如在1926年,朱沅芷于旧金山的现代画廊(Modern Gallery)发表首次个展,展出的72件作品几乎全数售出,并在展览上结识巴黎穆哈特王妃夫妇的赏识,鼓励他前往巴黎发展。而其旧金山时期的作品,也是他目前最受市场追捧之作。是次上拍,完成于1926年的《旧金山街景》即为该时期的箇中代表。


朱沅芷所创办的艺术学校之宣传小册,册子右方有钻石主义的标志

明朗光灿,画笔寄情 《旧金山街景》

朱沅芷曾说:「每一个真心创作的画家,都应试图充分表达其所处的时代,表现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人们所观察的内容。」在《旧金山街景》中,他描绘着居住的市景风光,将眼见的景物之美透过画笔表达出来。在此他将房舍作结构性的分割,并以亮丽、饱和的原色直接于纸板上厚涂,有力的短笔,融合着速度,展现着自然的韵谱;用色之间或对比反差,或和谐交融,激荡出鲜活的节奏,而透过高妙的用色安排,呈现一种沐浴在光灿下的画境。当中房舍层层递嬗,远景若有一只于山丘驼行漫步的蜗牛,正缓缓地走向远方的风车,为作品带来一股纯真的幽默感。


朱沅芷《旧金山街景》作品局部

朱沅芷在1926年5月31日,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题名为「我的母亲在何方」,诗是这么写的:「飘洋过海,远离我的母亲,她是我的全部…我期盼能与她靠近,妈妈在我的画布上,凝视门外,注视远方,山路上吱吱嘎嘎的小推车,蓝天中展翅的银鸟.,.你们能否带我再见妈妈一面? 」当中表达了他对身在中国,当时因美国排华法案而无法与他团聚的母亲的深层想念。这件《旧金山街景》完成于该年6月23日,他或也在画中寄寓了对于母亲的思念,或把自己拟人化为画中的蜗牛,言说着长路漫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中国与母亲团聚,让作品别具深意。

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 预 展>

9月30日及10月1日(星期六、日)

< 拍 卖>

10月2日(星期一)

瓷器工艺品

古典家具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0月3日(星期二)

中国书画

珠宝钟表尚品

< 地 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5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