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拉斯尼格一个快乐的火星来客

  • 鲜花养护
  • 2024年11月22日
  • 火星来客(布面油彩)玛丽亚·拉斯尼格 ©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 玛丽亚·拉斯尼格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她的创作着眼于身体带给自身的感受,而非对形体外貌的描绘。20世纪40年代末,玛丽亚·拉斯尼格开创了一种专注于自我观察的绘画方法——“身体意识”,她解释为“唯一真实的是我自己的感觉”。 从1950年的一幅作品起,玛丽亚·拉斯尼格开始用“科幻”概念来描述人类与机器混合的形象

玛丽亚拉斯尼格一个快乐的火星来客

    火星来客(布面油彩)玛丽亚·拉斯尼格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

    玛丽亚·拉斯尼格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她的创作着眼于身体带给自身的感受,而非对形体外貌的描绘。20世纪40年代末,玛丽亚·拉斯尼格开创了一种专注于自我观察的绘画方法——“身体意识”,她解释为“唯一真实的是我自己的感觉”。

    从1950年的一幅作品起,玛丽亚·拉斯尼格开始用“科幻”概念来描述人类与机器混合的形象,并将这些形象称作“火星人”,将无拘无束的画中形象与外太空以及“宇航员在太空悬浮”的概念相结合。玛丽亚·拉斯尼格常常觉得自己疏离于身体之外,有时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曾说:“当我刚到纽约时,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月球,因为一切都如此不同。”逐渐地,玛丽亚·拉斯尼格在外星人的形象中找到了共鸣,比如创作于20世纪十年代之间的《火星来客》,描绘的既是一幅外星人的自画像,也是一幅外星人和人类观察者同在一具身体里,从位于远方的某个星球遥望人类的形象。这幅画英文名为“Happy Martian”,似乎道出艺术家的心境——做一个快乐的“火星来客”。如今这幅作品正于9月2日至2024年1月7日,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展厅与中展厅呈现的“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展览作为玛丽亚·拉斯尼格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汇集了36幅涵盖玛丽亚·拉斯尼格各时期创作的油画以及精心挑选的代表性素描,包括从艺术家早期描绘抽象形状的作品到20世纪70年代的“现实主义”绘画,以及晚期具有创新性的自画像。展览以主题为线索,将不同时期的作品结合呈现,对艺术家70余载漫长创作生涯中构思的延续与联结进行梳理。

    新展厅的作品聚焦了多个主题,包括玛丽亚·拉斯尼格结合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所作的自我肖像、描绘双人主题的《床上的父母/妈妈和爸爸》、扭曲身体且富有表现力的《悲剧二重唱/夸张二重唱》,体现了其创作实践中的双重性与二元性。“在拉斯尼格创作初期,她想通过找到一个方向来展示自己的一些感受,这种向内部进行的探索对于整个艺术世界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拉斯尼格研究了自己的身体,并且将这种研究一直贯穿在她职业生涯的始终。 ”维也纳阿尔贝蒂纳博物馆现当代艺术策展人安东尼雅·霍舍尔曼说。

    尽管玛丽亚·拉斯尼格向内探索的表达形式有很多,色彩的出色运用始终贯穿于其中。安东尼雅·霍舍尔曼说:“我们可以看到她以独特方法运用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会使用一些非常鲜艳的色彩,以形成一种互补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她会使用不同的颜色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一种情绪,一种张力或者是一种感觉。她能够把不同色彩组合在一起来展现情绪,呈现很多不同的绘画主题,包括一些现代绘画的主题,这些主题在我们现代社会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拉斯尼格所探讨的一些领域即使在现在还是具有非常新的意义。”

    玛丽亚·拉斯尼格艺术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其令人惊异的“脆弱感”,她将自己描摹成怪兽、机器、外星人,在画面中坦然展现那些无从消解的焦虑与。她亲眼见证了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她将自己想象为一名宇航员,一个快乐的“火星来客”,在画室中展开自己的内在探索之旅。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表示:“我第一次到她工作室的时候,《火星来客》就在工作室的地上,我作为一个策展人对于艺术家所展示的作品都非常敏感,所以当时看到作品时在想:为什么她会把作品放在地上?我发现玛丽亚·拉斯尼格作品当中其实有很多内心和身体意识的展现,但是也有很多关于外太空主题的探索,她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不只是外星人,她所呈现的也是自己的形象,因为她生活在一个人类开始探索太空的时代。”因此,玛丽亚·拉斯尼格的作品描绘的不只是作为一个人“里里外外的变化过程”,也凸显其作为一位女性、一名画家,一个生活在科技、文化、发展巨变中的个体,以及其所感知的自我与他人所看到的形象之间的割裂。她在画作中勇敢地揭露了自己的创伤、幻想与噩梦,记录下万千世界如何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

    步入晚年后,玛丽亚·拉斯尼格逐渐开始审视死亡,在中展厅中,将其晚年的作品与几十年前的重要画作并列展出。创作于1971年的《三重自画像/新自我》可追溯到艺术家在纽约的创作时期,从中感受她在美国所采用的更为写实的表现手法,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这是为了“向那些怀疑我能力的人证明自己”。创作于2000年的《触碰来世》虽然在主题上转向对死亡与失去的思考,但依然采用了其一贯的肖像画风格,描绘了艺术家与其过世的所爱之人画家阿尔诺·代达洛斯·旺德。

    “我经常和中国画家聊绘画、聊艺术,玛丽亚·拉斯尼格是经常会被提到的名字。这些年我们也在非常努力地从不同角度以一种新方式在探究主流艺术史。玛丽亚·拉斯尼格虽然活跃在20世纪下半叶,但她真正走入如今艺术界的这段主流意识发生在2000年前后,已是其晚年,之后将通过一系列策展举措,让她的影响力从她的国家、欧洲扩散到全世界。”UCCA馆长田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