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英寸手感紫砂鉴定之谜
他是如何成为紫砂鉴定专家的?潘持平的故事
在紫砂界,一个人的技艺往往能决定其地位。潘持平,就是那些名字响彻历史长河的人之一,他以方器之名而闻名遐迩。
1958年,潘持平踏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门槛,那时他是一名普通的学徒,但他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快就让人瞩目。他的师傅徐盘大、陈福渊都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们对潘持平严格要求,使得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精湛的手艺。
20世纪70年代,潘持平凭借其独特的花盆设计,在上海一举成名,日本园艺家也为此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继续追求更高层次。他被特别培养,以专攻方壶,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并使他成为了一代宗师。
90年代初期,当“四天王”、“四小龙”被评选出来时,潘持平自然成了其中的一员,与汪寅仙、周桂珍、鲍仲梅齐名。他不仅擅长方器造型,还有着理论研究上的深度,这使得他在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艺术理念上,潘持平最看重的是极简主义,他认为任何日常使用的小物品都应该简洁而非华丽。这一点与柳宗月所提倡的民间工艺理念相契合。在跟随顾景舟学习期间,他深受顾老无私分享知识和技术方法影响,这些经历奠定了他未来成为知名鉴定家的基础。
作为一位制壶工匠,潘持平对于泥料选择极为严格,不采用普通手法炼制,而是通过复杂过程将真空炼制后的泥还原,再用木槌捶打后使用,这种方法虽耗费更多时间,却能创造出质感丰富且耐用的作品。
除了制作艺术品外,潘持平也是国内著称的紫砂鉴定专家之一。他对于每一件作品都有着细致到微妙的情感,对于真伪和历史背后的故事,都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去探究和考证。不论是在技艺上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让人们对这个身影赞叹不已——这是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传统,同时又勇于创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