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志在此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启航之思

  • 鲜花养护
  • 2025年02月12日
  • 2016年,我收到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十年前来中国举办展览时,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十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令他感到非常震惊,他难以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年轻人选择报考美术学院?他希望拍一部纪录片,探讨艺术和艺术教育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2017年3月,布伦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高考美术志在此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启航之思

2016年,我收到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十年前来中国举办展览时,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十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令他感到非常震惊,他难以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年轻人选择报考美术学院?他希望拍一部纪录片,探讨艺术和艺术教育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2017年3月,布伦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为自己80岁生日庆祝。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使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不是少数追寻艺术人生的青年,而是数以万计未能清晰树立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少年及其家庭。庞大的考生数量,无法以面试方法进行全面了解。

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制度承担了太过沉重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通道。近年来,由于教育部推进艺考改革、缩小校招范围,就是为了强调公平、程序正义和整齐划一。

然而,对于普通文理科高考而言,与之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我等来说,最直观最重要依据就是审美主观判断,这就让社会对评卷客观性和公平性产生了顾虑。在公平与客观这两种价值伦理本身,就包含了太多感性内容。

所以,这两年的艺 考改革,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基本的人工智能校考试卷规范。作为其中最重要成员之一,我们始终以稳重扎实步调不断优化校训系统,同时注重制度流程科学性、公平性、严密性的构建,并回应着专业本质特征。

招培一体是我们长期努力方向的一部分。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中厘清招培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关系,以及完善“招培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一直努力实现目标。这也是为何我们推行宽口径、高基础、大底盘、高层次的人才选拔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环境,从而提升他们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能力。

“科艺融合”也是我们的重点焦点之一。在创新设计学院,我们首次开始接受理工科学生入学,并允许通过普通高分直接进入专业学习。此外,每年度都有不少“学霸”们通过这种方式走进我们的门槛。在这个跨界融合框架下,他们能够在同一个体系内学习,不仅增强了综合素质,也拓宽了视野,让他们成为更具包容性的创意者。

最后,“专业素养”也成为了我们的核心关注点。本院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全校28个招收专业中,有26个获评国家级,一两个省级,一流覆盖全局。“精度提升”,同时要求我们的工作坚守造型能力基础要求,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新兴形态专业素养评估。这包括命题角度,比如去年的图媒命题,就较好地体现这一点,将现代诗歌与电影结合,以检验学生不仅绘画功夫,更是其专业素养是否达标。而这样的命题检验,不只是技巧,更是在挑战学生知识广博程度以及深度思考能力,即熟悉百部经典电影,或对五百件历史作品有所把握,或对世界设计史有基本认识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报读图像媒体方向同学要熟悉百部经典电影;报读造型方向同学要掌握东西方五百件历史作品;报读设计学科同学要有一定的世界设计史认知。